五月十六,也是民间传统的“分龙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是农耕社会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一个节日,有句老话说:“分龙一日雨,仓中谷满堆”,到底什么是“分龙日”呢?
“分龙节”都有哪些习俗?
在农耕社会,农民种地可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所谓“士农工商”指的就是做官,种田,做工以及经商。由此可见,农民种田仅次于做官,但是种田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且以前的土地大多都不能灌溉,完全是靠天吃饭,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人们才不至于饿肚子。
古人认为,龙王是专门掌管下雨的,所以在农耕社会,龙王爷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几乎每个村庄周围都有龙王庙。人们对龙的崇拜来源于对天象的崇拜,最初人们在仰观天象之时发现,北极星是相对静止的,因为北极星没有地球自转轴上方,于是就把北极星定为天的最中间。
在北极星周围呈三角形分布着“紫薇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谓之“三垣”,就像城墙一样把北极星围在中间。在“三垣”之外又划分出东西南北四大星区,分别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谓之“四象”。
人们对龙的崇拜,就是来源于对青龙七宿的崇拜,青龙七宿冬季隐藏于地平线以下,春季时从东方升起。农历的二月初二,正是青龙七宿中的角宿刚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候,站在地球上观看,就像是青龙刚刚抬起头一样,所以二月二叫做“龙抬头”。
夏季时青龙七宿就完全升入南方天空,夏至那一天正是青龙七宿在南方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过了夏至之后,青龙七宿就开始向西下沉了。
到了冬季,青龙七宿就再次隐藏于地平线以下了。
因为夏至那一天正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之时,所以人们就把夏至那一天称为“龙节”,而端午的“龙节”也是由此而来。
由于古人对青龙七宿的崇拜,从而产生了对龙的崇拜,并且认为龙是专门掌管下雨的,于是每遇旱情,人们就会祈求龙王降雨。
古人认为,一年之中共有五位龙王掌管着各个地方的降雨,分别为赤、黄、青、白、黑五位,赤龙属火管南方,黄龙属土管中间,青龙属木管东方,白龙属金管西方,黑龙属水管北方。
而“分龙节”正是这五位龙王分别去各自的地方降雨的时候,也是五龙分别之日。
“分龙日”指的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一个辰日,民间还有“夏至逢辰是分龙”的说法。因为夏至过后,青龙七宿就开始向西下沉了,在十二地支中,辰就代表龙,所以夏至之后的第一个辰日就是“分龙日”。
今天正好是甲辰日,也是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所以今天就是“分龙节”。
所谓“分龙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祈求下雨,因为此时的秋庄稼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在《论语》中就有关于“分龙节”的描述: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意思就是人们戴上像一种鸟一样的头饰跳舞,以祈求天降甘霖。
如今到了“分龙节”这一天,有些地方还要有请戏班唱戏拜龙王的习俗,村里的老者还会敲着锣通知村民“分龙了”,不能往外挑粪以及带簸箕等。
古人认为“分龙节”这一天如果下雨,往后降雨就会较多,反之则比较干旱。
如果风调雨顺,秋庄稼也就收成好,所以就有了“分龙一日雨,仓中谷满堆”的说法,其实也是人们希望雨顺风调的一种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