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至1938年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机械制造厂?
2021-05-08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沿海和内陆大批军事与民用工矿企业内迁云南,给云南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云南工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在省会城市昆明形成了海口、马街、茨坝、安宁四大工业区。

为了支援前线,巩固后方,云南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创造出了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若干“第一”的历史记录,填补了多项云南工业发展史上的历史空白。

中国第一个大型机械制造厂——中央机器厂

1939年9月,中央机器厂在昆明茨坝正式竣工,初设5个分厂,后扩大为7个分厂,抗战结束时拥有623台设备、2500多员工、40万平方米厂房,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企业,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和机床生产,被称为中国机床制造的摇篮,创造了中国机械工业历史上的许多“第一”:

生产出第一台最大的发电机(2000千瓦);

生产出第一台最大的电动机(500马力);

生产出第一台最大的发电锅炉(40吨);

第一次完成装配制造汽车的工作;

第一家建成铁合金炉炼制硅铁、锰铁;

第一家制造出精密“块规”;

第一个使用炉气氛控制技术,进行高速钢淬火;

第一个实现高强度铸铁工艺。除此之外,中央机器厂还培养出大批第一流的机械工业人才。

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电线——中央电工器材厂

1939年,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昆明马街正式成立。其生产的 “电工牌”电线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根电线,开创了我国独立生产电线电缆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电工工业技术人才。

中央电工器材厂被称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其产品包括电线、电机、电池、电灯泡4大类20余个品种。

中国第一台望远镜诞生地——第二十二兵工厂

1939年1月,第二十二兵工厂先在昆明南郊柳坝村建厂,后搬迁到昆明海口,工厂员工最多时达到1900人,是中国第一个军用光学仪器厂。

该厂投产仅3个月,就试制成功一架6×30双筒望远镜,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望远镜。之后,二十二厂又成功研制出炮兵用80CM倒影测远镜、迫击炮瞄准镜、五角测远镜、指北针等军用产品,成为光学产品研制的基地。

第二十二兵工厂被称为中国军事光学事业的摇篮。

开创云南飞机制造的先河——垒允飞机制造厂

抗战中,云南有两个飞机制造厂,一个是位于云南省瑞丽县西南端垒允(又作雷允)的中央飞机制造厂,一个是位于昆明眠山的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

1939年7月建成的垒允飞机制造厂是当时中国最大、设备最好的飞机制造厂,员工最多时近3000人,主要生产战斗机和运输机。

后因日本飞机多次轰炸,被迫停产。垒允飞机制造厂在云南4年间,共制造、组装、改装、修理各种军用飞机近200架。

眠山飞机制造厂建于1940年初,有员工600多人,主要生产轻型飞机、教练机等,抗战期间共生产飞机56架。垒允飞机制造厂的建立,开创了云南飞机制造的先河。

结束云南不能生产钢的历史——中国电力制钢厂

抗战前,云南钢铁工业仍然是一片空白,所需钢材和大部分铁都依靠进口。云南地方当局一直筹划建立钢铁企业。

1941年8月,中国电力制钢厂在昆明西郊建成投产,炼出了第一炉合格钢液,浇出9根钢锭。从此,云南有了炼钢记录。抗战期间,该厂共生产钢锭、钢材、钢铸件1440多吨,其中仅钢材品种就有普通低碳钢、优质碳素钢、镍钢、镍铬钢、磁性钢、高速工具钢等,产品大多供应军工系统。

在电力制钢厂建设过程中,为解决炼钢急需的铸铁原料,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积极在云南安宁筹建云南钢铁厂。

1943年7月,云南钢铁厂正式成立,生产出第一炉铁水。该厂员工最多时达1200人,至抗战结束,两年间共生产生铁2.4万吨。

中国电力制钢厂和云南钢铁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云南钢铁工业的开端,结束了云南不能生产钢的历史。

此外,抗战期间,云南二十三兵工厂露天开采磷矿石为全国第一,加工国内磷矿为全国第一,电炉法制磷为全国第一;云南锡、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的开采量居全国第一,有色冶金工业矿产总值居全国第一。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