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鸭池河铁索桥修建历史?
2019-05-02

铁索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我国大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峭,两山之间,河流湍急,阻断了交通。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仅勤劳勇敢,而且聪明有才智。

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因谷深水急,难以修建一般的桥梁,开始时创造了藤条索桥,继又创造了竹篾索桥,人们坐在悬挂在藤(竹)索道上的吊戽,滑渡于大河之上,两山之间。

在藤(竹)索桥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到架设铁索桥,以解决大规模的交通需要。我国最早的铁索桥是云南澜沧江上的澜津桥,它建于汉代。

后来,在西南山区,陆续架设了许多铁索桥,最著名的有明朝末年架在贵州北盘江上的盘江铁索桥,有清康熙年间架在四川大渡河上的泸定铁索桥等。

铁索桥是中国大西南地区交通上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古代的交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贵州是铁索桥最多的省份之一,已故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对盘江铁索桥和花江铁索桥有精辟的考证。

鸡昌河铁索桥 据民国《清镇县志》记载,该桥位于清镇县花桥下里许的鸡昌河上,为邑人杨周极与黔西人张文伯捐银3000两并募捐倡修。

于清嘉庆九年(1804)五月动工,至十一年(1806)三月告成。建筑工程甚巨,结构一如鸭池河下游之铁索桥。有铁索12根,桥长19丈,宽1丈2尺,旁有扶手。

遥望俨若天际长虹。桥成后为盐运重要通道。光绪十一年(1885)练断,1926年,为官民藉词将铁索拔取作别用。至解放前夕,仅徒留两岸石磴,殊可叹惜。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