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名人都有谁呢?
2019-05-13

1:陆九渊1139-1193 字子静,号存斋,人称象山先生。今江西省鹰潭市 陆九渊贵溪市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陆九渊于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曾任隆兴府(今南昌)靖安县主簿和建宁府崇安县(今属福建)主簿。淳熙九年(1182)任国子正改删定官,修订奏章律令。

淳熙十四年至绍熙元年(1182一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祠禄官闲居。象山书院遗址仍在贵溪市南三峰山下之徐岩,今已辟为贵溪市第一中学,校园内塑有陆象山先生遗像,三峰山石壁上遗有明武宗诏赐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亭旁立有一碑,记袁甫迁学院之事。

2:吴武陵约784一835,初名侃。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注:唐时贵溪建县,属信州,明清时属广信府,府治在今上饶,但1983年后贵溪市划归鹰潭市管辖,故说是信州人没错,但如今仍说是上饶人则不妥当)。

唐元和二年(807)进士,拜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新唐书·吴武陵传》)。

元和七年,吴武陵遇赦北还,柳宗元不在赦归之列。他们在永相聚时间长达四年之久,来往甚密。吴武陵北归长安后,曾主持北边盐务,太和初(828)入为太学博士。

太和中出任韶州刺史,后遭权贵构陷,贬为潘州司户参军。3: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今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桂洲 夏言村人。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摧兵科给事中,机敏善论,廷辩刚直,明嘉靖内阁首辅大臣,嘉靖朝宰相。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

"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奸臣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4:鬼谷子民间称为王禅老祖,春秋战国人士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云梦山:现世界道教发源地鹰潭市龙虎山,原名于云梦山)。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

5:高仁字宽仁,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唐广德二年(764年)举明经。大历年间任福建观察使,额真卿为 其送行时著文说:“江西贵溪高君宽仁,举明经,历任中外,克谨职务,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

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贵。”“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仁勉。所以尽职者,无它,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

予与宽仁交且厚。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字之间而已哉2振肃风纪,表仪一方,尽致君泽民之道,使声名流芳史册。

兹行是望,于是乎书。”高仁逝后,葬于县南乡江头坪。6:邹韬奋(1895一1944)原名恩润,今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潢溪 邹韬奋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

他5岁启蒙读古典经籍.18岁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民国10年(1921)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11年,由黄炎培介绍,出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及《职业教育丛书》,先后有《民主主义与教育》、《职业心理学》等多种著作问世。

15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于编辑方针正确,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额自8万份骤增至12万份。邹韬奋遗著主要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韬奋文集))1-3卷等鹰潭市余江县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于1985年11月在县城中心建立他的全身塑像,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

7:夏润珍(1909一1955)贵溪县文坊乡岭西村人。民国21年(1932)担任岭西村苏维埃主席,同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9月在闽北红军五十八团、闽北独立师任事务长和党支部书记。

24年至27年,任建、松、政(建阳、松溪、政和)特委供给部长兼第三纵队总支书记。29年3月至31年,在中共福建省委任管理科长、省委总务队政委兼机关总支书记。

32~34年,任中共闽北特委委员兼管军事经济工作。35~37年7月,任中共闽西北地委委员兼民运工作。37年7月任中共南古瓯(南平、古田、建贩)中心县委书记。

8年4月任中共贵溪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38年7月-1953年3月,任中共上饶地委委员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1953- 1955年3月任上饶地委城工部长。

1955年3月27日因病去世。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62年追认夏润珍为革命烈士。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少同志英勇地牺牲了,也有的经受不住考验开了小差。

为了稳定部队,夏润珍对干部、战士说:"我们是工农子弟,我们大家都是自愿来的,就应该革命到底。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创造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当战斗的紧急关头,总是突围在前,掩护在后,得到干部、战士的爱戴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润珍在贵溪任县委书记。

他仍保持战争年代的艰苦作风,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严于律已,廉洁奉公。  长期的游击战争和艰苦生活,严重损害了夏润珍的身体,可他仍带病坚持工作,和同志们一道剿匪反霸,一道搞生产建设。

在贵溪西溪坝的水利建设中,他日夜操劳,一次竟昏倒在工地上。1955年3月27日,终因积劳成疾,身患肝硬化,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夏润珍烈士墓碑立在贵溪县民政局后面的山坡上。8:熊梦帷(?一1932)又名道周,字尚德,号义堂,余江县中童乡老屋熊村人,学生出身,民国16年(1927)初人党,是余江县最早发展的共产党员之一。

同年1月与李馥、余益等筹建余江县农民协会,任常委。余江党支部被破坏后,乃潜返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民国17年上半年和董会先等共产党员组建了中共余江区委员会。

19年8月,红军攻克余江县城锦江镇,身份暴露,遂调红十军工作。21年,赣东北开展内部肃反运动,在葛源被错杀。9:彭程万(1880一1978)字凌霄,号克亮,贵溪县金沙乡流岭村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取秀才,二十九年进江西武备学校,学习步炮兵科。次年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后改人日本陆地测量部修技所。

留日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人同盟会,从此投身民主革命。  清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成功,九江新军于10月23日响应起义并宣布独立。

清廷江西巡抚冯汝骏等妄图负隅顽抗,彭程万会同同盟会员俞应麓等人策划测绘学堂和陆军小学学生以及驻南昌的新军起义。接着,彭又策反奉命赶来镇压的上饶巡防营刘魁政部起义获得成功。

南昌光复后,彭程万和新军各部官长通电省内外报告光复情况,部署省会治安工作,并推举新军第二十七混成协协统吴介璋任江西省军政府都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程万一度病困上海李烈钧家中。董必武、林伯渠获悉后,亲自致函江西省党政领导人邵式平和陈正人,要他们给予生活上的照顾。

后彭程万应邀回江西,先后任省人大特邀代表、省政协委员、省参事室参事等职,直到1978年11月1日病逝,享年98岁。

10:吴迈(1885一1936)字良翰,余江县平定乡石背吴村人,16岁中秀才。目睹国难日重,决心退出考场,闭门自修新学,潜心研究各国律法。

18岁时,其父病逝,吴迈不循礼教,戴孝而不守制。其出行不走方步、交谈只说方言。事闻于学政训导,革除了他的功名,从此不得再进孔庙,他一笑置之。

吴迈平生仰慕文天祥(号文山),谢叠山、陆象山、私淑"三山一泽是我师",特治印一方.镌刻七字以自勉。  吴迈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群而不党,一心为国。

虽遭几次人狱和数度被通缉的迫害,但斗志尤坚,曾被中外报纸称为"火镖律师"和"吴大炮"。生前曾在桂林、阳朔、泰山、庐山、镇江、厦门、杭州等地留下书法遒劲的爱国诗句石刻,长伴祖国壮丽河山,供海内外人士凭吊,遗著有《吴迈环游世界记》、《吴迈文集》等。

11:黄维(1904一1989)号悟我,后经蒋介石改名为培我。贵溪盛源乡人。出身于农家,父早逝。民国7年(1918)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以经济不宽裕入学鹅湖师范,毕业后在家乡任过小学教员,因与乡绅不睦弃职离乡。民国13年经方志敏、赵醒侬协助考人黄埔军校。

毕业后在黄埔三期人伍生总队任中尉区队长。14年2月10日率入伍学生随蒋介石先后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任排长、连长。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升为营长,旋任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团长,在南京栖霞山与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展开激烈战斗,以表现勇敢果断著称。

次年,黄维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历时三年。毕业后得到第十八军军长陈诚的厚爱,提为第三十一旅旅长,民国27年黄维升任十八军军长,民国36年黄维调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11月6日华东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徐州"剿总"刘峙严令黄维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第十一师在战车配合下打开了一个缺口,黄维、胡琏的战车跟着冲了出去,因黄维战车发生了故障,混在溃兵中奔跑,于南坪集周庄附近被解放军生俘。

黄维被俘后,先是在井陉河畔集训了一段时间,后坐火车进北京二从此开始了他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改造生活。1975年黄维获得特赦,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1983年黄维出席第六届  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他在给老同事的信中写道:"祈求祖国统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湾和你们把酒言欢。"  1985年秋,黄维回到家乡贵溪,他写道:"身经百战图报国,少年从军白头回盛源乡情感人深,间里空巷遮道迎。

欣欣向荣山河变,劳动致富乐尧天:老夫喜有壮心在,振兴中华共比肩。"  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12:赵梓明(1897-1935)原名赵水生,贵溪白田乡人他读私塾四年后,便帮其父赵福太维持生计民国18年(1929)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在黄道的直接领导下,组织赤卫队、儿童团、少先队,打土豪、分田地二19年9月当选为贵溪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苏区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发展生产,配合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围剿22年1月红!军与中央红军在上清会师,国民党认为赣东北苏区红军主力已调走,便开始了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赵梓明遵照闽浙省委指示,巩固发展苏区,打一大红军队伍,动员贵溪苏区的人民投人"扩红"运动,在短暂的两三个月里,贵溪苏区先后有569人参加新组建的红十军,得到了方志敏的表扬。

23年10月,新十军编为抗日先遣队北上,上级决定赵梓明留守苏区同年11月任贵、余、万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心县苏维埃主席他把游击队改编成精干连,在崇山峻岭中机动灵活地向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炮台40余个。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