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兴起的两头婚真的值得提倡吗?在我看来,未必。
两头婚,你不娶我不嫁,男的图娃女的图啥?
今天,来自中国妇女报的一篇报道,让在浙江一带悄然兴起的新婚姻形式“两头婚”遭受热议。

根据报道给出的解释,这种所谓的“两头婚”,既不属于传统的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在部分农村地区流行的“招婿入赘”,而是男不娶女不嫁,结婚后,各自不仅住在自己家,还要生育两个小孩,
一、跟随男方生活,随父姓,由男方家庭抚养为主,
二、孩子跟随女方家庭生活,随女方的姓,由女方家庭抚养为主。
而且,在这样的两头婚家庭中,孩子没有传统上的姥姥姥爷区分,无论是称呼男方长辈还是女方长辈,一律是爷爷奶奶。
就像报道所称,在浙江本地人看来,这样的两头婚属于“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意味着“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也不是娶媳妇”,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这话听上去很绕嘴,但说白了其实就是,结婚不结家,婚后夫妻双方还是以原来家庭生活为主,只是彼此留给了彼此的家庭一个后代。
对于这样的新兴婚姻形式,在专家看来,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首选。如果换个解读理解,也就是非常适合80后、90后、00后这些正处于谈婚论嫁年龄的独生子女。
抛开专家观点不谈,我想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一下所谓的两头婚。
我之所以在文章开头就不看好两头婚,大体理由如下,这种所谓两头婚的核心是夫妻结婚后,各自成婚不离家,彼此住自己家,跟原来的父母生活,
一、孩子留给父亲这边,跟男方姓,
二、孩子跟女方这边,跟妈妈姓,等于说双方老人都当了爷爷奶奶,各方的主要精力都是抚养跟自己姓的孩子。

显然,这与传统婚姻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违背。传统意义上的结婚,小夫妻组成新家庭一起恩恩爱爱,延续后代,继续新一代的耕耘,孕育自己的小家庭,有滋有味,有情有爱。
而两头婚这种婚姻形式,基本上完全割裂了传统婚姻的组成基础,此类婚姻跟古代少数民族的走婚或者一些没有生活约束力的婚姻有多大区别?
说的刻薄一些,难不成,这样的婚姻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男方不用付出传统婚姻的责任,就能有个孩子,女方也得到了想要的父精母血,可以繁衍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