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法1: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苏味道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他第二个儿子苏份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子承父业做官,而是迁居到了现在的四川眉山娶妻生子,而他便是四川苏氏的祖先,苏轼便是他的第十二代子孙。
虽然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但是对于他的祖籍也就是栾城也没有忘记,他经常在文章或诗词上署名“赵郡苏轼”,死后在墓志铭上写有“苏自栾城,西宅于眉”的字句。
眉派始祖至甘泉始祖世系(苏家楼《苏氏家乘》节选)
按:苏家楼,在宁阳城北13公里处,隶属伏山镇,现有人口3000多人,基本上都是苏姓。旧谱云:“旧谱载子元公迁自兖州”,又说:“小屯旧谱载宁阳苏家楼犹有子楷一支”。
2003年九修族谱中,编委会在该村发现《苏氏族谱》、《苏氏家乘》各一套。经反复考证,我甘泉苏氏始祖子元公原籍在苏家楼无疑,苏家楼二十一世中的世元即是我始祖子元。
为此,特节选其谱中的一至二十一世于此,以便上承《苏氏大族谱》,下接我甘泉族谱。
该谱缺二至七世。为保持其原貌,此处暂不补齐,谱式也未改动。
始祖味道 原籍赵州,即今直隶正定府栾城县人。幼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乔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唐圣历初举进士,累官吏部侍郎。
武后朝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坐张易之党,贬眉州刺史,迁为益州长史,未行而卒。其子不能归,遂家于眉焉,自是眉始有苏氏。
以宦海途险,隐居数世,耕读自乐。至唐末八世孙而祜生焉,始显。
配氏 失传。
八 世
孙祜 唐末眉山人,味道之云孙。少颖悟过人。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祜固辞。
道人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自是隐名益彰。
配氏 失传。生一子,名杲。
九 世
祜一子杲 后晋人,以施予显名,后赠太子太保。
配宋氏 后追封昌国太夫人。生一子名序。
十 世
杲一子序 少读书通大义。为诗务达志,以教其子。后赠太子太傅。
配史氏 后追封嘉国太夫人。生三子:长名澹,次名涣,三名洵。
十 一 世
序长子澹
配氏 失传
序次子涣 善放白弩,巴中号为弩跎。后变节从学曜第,累迁至侍御史。
配氏 失传。
序三子洵 字明允,号老泉,祜曾孙。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书,下笔倾刻数千言。宋致和嘉佑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22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姚癖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100卷,书成而卒。有《嗌法嘉佑集》。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为之作诗,故自号老泉。
时以为老苏,后赠太子太师。
配程氏 后追封成国太夫人。生二子,长名轼,次名辙。
十 二 世
洵长子轼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博通经史。嘉佑中试,礼部欧阳修镬置第二,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对策入三等,签书凤翔府判官,召直史馆。熙宁中,王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始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再徙知湖州。
言者庶其诗语,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不决,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时以为大苏。
移汝州。元祜中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寻以龙图凤阁学士,知杭州。召为翰林,承旨历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赦还。
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初年(辛巳年)66岁,于七月二十八卒于常州,益文忠。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其体涵浑光芒,雄视百代。
有《易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东坡全集》、《东坡词》等凡数百卷。又善书,兼工绘事,后高宗赠资政殿学士,孝宗崇赠太师,实任兵部尚书。
明年闰六月,三子过合葬于河南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乡钓台乡上瑞里。由是过家于颖昌。
配王氏 追封通义郡君。继室王氏,同安郡君。生三子:长名迈,次名迨,三名过。
洵次子辙 字子田,号颖滨,与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以直言置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神宗朝王安石以执政,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
安石行青苗法,辙力陈其不可,出为河南推官,。哲宗召为右司谏,,蔡确、韩缜、章享皆在位,窥伺得失,辙皆论去之。又论窜吕惠卿,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
绍圣初廷试进士,中书舍人李清臣撰策题为绍复之说,辙疏谏,哲宗不悦,落职,知汝州,累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已而复大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颖滨遗老,时以为小苏,另有谱系。
谥文定。辙性沈静简洁,为文汪洋谵泊,似其为人。有《诗经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古史》、《老子解》、《龙川志略》、《栾城集》。
配氏 失传。生一子,名迟。
可见族谱大致如此:苏味道——苏份——苏×——苏×——苏×——苏×——苏×——苏×——苏祜——苏杲——苏序——苏洵——苏轼、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