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析青岛市文化习俗?
2020-09-26

一、 青岛历史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

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小镇,昔称胶澳。

二、 祭海

青岛地区的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农历3月19日祭海的习俗。春汛起锚前,渔民们在海边摆上供物,点香烧纸,乞求海神保佑平安。

此俗延续至今,但祭海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称为"上网节",是欢送渔民出海并预祝丰收的节日。海防部门也借机宣传海上规约和安全生产知识。

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祭海上网仪式最为隆重,装扮一新的上百艘渔船停泊海滩,五颜六色的网标迎风飘扬,鞭炮若雷,号子震天,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大戏开台,连唱3天3夜,规模十分盛大。

(一) 田横岛

据史书记载,秦末汉初,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带兵攻打齐国,齐王田广被杀,齐相田横率五百将士退踞此岛。

刘邦称帝后,遣使诏田横降,横不从,于赴洛阳途中自刎。岛上五百将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世人惊感田横五百将士之忠烈,遂命此岛为田横岛。

(二) 田横岛祭海习俗

每年祭海前十几天,田横镇的渔家媳妇们便开始忙着蒸面馍,每个重达三四斤左右,有寿桃、圣虫、斗等多种造型。寿桃面塑上装饰有双狮戏绣球、龙凤呈祥、喜鹊报春等图案;

圣虫面塑形如龙状,绕多圈盘绕在莲花底座上,寓意财源广进;斗的形状如旧时盛粮的斗,在斗口处做上一条小圣虫,寓意有粮有钱,年年有余。

这些面塑经食用色彩装饰后,成为颇具民俗特色的面塑艺术品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