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两观点——唯物史观以马哲思想看,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时势就是指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时势造英雄便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社会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作用的制约性。
任何历史人物,包括杰出人物都是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趋势形成的特定环境中涌现出来并从事其活动的,总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
而一定时期内各种社会条件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发展的具体态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时势”,社会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制约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时势造英雄”。
另外,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具有阶级的制约性。每一个历史人物,一般地说,都是一定的阶级的代表。所以,历史人物就又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历史任务成熟了,就需要有人提出并组织完成它,历史人物就应运而生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另外,历史人物的出现又带有偶然性。
某一历史人物恰巧在某时某地产生而不是在彼时彼地产生;是这个人成了历史人物,而不是另一个人成了历史物,又是偶然的,但这一偶然却是历史发展必然的体现。
所谓“时势造英雄”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时势召唤英雄。
第二,时势锻炼英雄。
第三,时势筛选英雄。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
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人类社会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虽然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但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的历史的简单堆砌。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即通过自己的人生谱写了自身个体的“历史”。
但这并不能与创造社会历史画等号。
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的群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演进过程。
但是,唯物史观并没有停留在一般地承认“人”创造历史的这一点上,而是更深入地考察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关系,区分了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
小平同志曾说:“当今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此话一出之后的十年,整个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
以苏联为首的苏东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巨变。
两大阵营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的暂时结束说明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这个新纪元中,各大主要国家不再如过去那样为随时可能爆发的世界大战与核战争忧虑和忙碌。
代替这个的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国际环境。
中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前的革命浪潮一去不知何时才会回来。
中国的选择是顺应了新的国际环境发展的选择,也是建立在苏东集团负面影响之上的无奈选择。
总的来说,又是一种符合唯物史观发展的选择。
我们的选择不是以和平代替斗争,是以和平争取斗争的实力。毫无疑问,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是历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