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温下晶体取密排结构?
2021-09-15

一个基础晶体学知识:FCC和HCP为密排结构,填充因子为0.74;而BCC为非密排结构,填充因子为0.68。一般认为,同种物质由密排结构转化为非密排结构,密度降低而原子间距增大。

大多数物质的(∂V/∂T)p>0,(∂ρ/∂T)p<0,即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发生相变时(例如气-液相变),这种现象往往更加显著,而在固态相变中往往也有类似的效应。

因此考虑到温度变高、密度变小的一般规律,大多数金属固相在低温下为密排结构,而在相对高温下为非密排结构是可以理解的。

(简而言之,热胀冷缩)

当然,反例是存在的。如果你学过铁碳相图就知道,在含碳量低于2.11的区域,奥氏体(FCC结构,γ-Fe)占据了一大块范围,而在奥氏体往下则是低温相的BCC结构的α-Fe。

固体物理可以给出解释,这种现象与低温下α-Fe具有铁磁性与密切联系。某种程度上,这也是Fe为何如此常用的原因。

下面是常见金属的固态相变转化及临界温度值: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