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历史传统与现代化?
2019-10-08

老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这里也不免老生常谈。

对待传统我们可能还是用一种理性的态度。

去观察,吸取。找寻里面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把它镶嵌在现代化的塔尖上。让传统的光芒永续,使我们的文化长流。

理性,是我们站在现代化的视野下,看待历史传统最好的一种态度。

在鸦片战争之后,发生了许多场现代化对历史传统的冲击。

工业文明冲击着传统的农村民俗。

风俗的变化,社会更加的接受这西方的文明标准。公园,电影,电报,用洋货等等。

都是现代化中,我们历史传统的变化。

那是一个如此潜移默化的时代。

是我们历史传统在悄然改变的时代,是现代化在轰隆轰隆前进的时代。

还有几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大的历史事件。

它几乎是浓缩了,每一个进程中,人们在现代化下对历史传统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历史事件,来进行剖析观察当时人们的行为态度。从中得到现在的们应该以何种方式,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传统。

百日维新,它敲响了中国20世纪的思想之钟。亲手关上了,19世纪末的落寞思想之门。

这是中国从思想界,猛冲现代化的第一次大尝试。可我们依然能看到,它对历史传统的妥协。康有为提出的“托古改制”。最后,依然以为妥协的不够彻底,而被顽固派绞杀。

这是我们在19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在奔向现代化的途中,最后一次回望十九世纪的历史传统。由于变法的失败,许多极旧的历史传统,被顽固派们,颠颠呛呛的怀揣到了新世纪。

1915年,对历史传统的一次猛击开始了。

新文化运动。我们不顾一切的急迫的想冲破一切历史传统。否定所有的,古老思想。为中国走进现代化而争分夺秒。

五四运动。更是把“德先生”“赛先生”的大旗插满全国。

古老的历史传统此时变得无处藏身,“孔家庙”中好的坏的理解的不理解的,通通被笔杆,棍棒砸碎。这是历史传统至存在以来,遭到的第一次新世纪给予的猛击。

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用“叛逆”的行为,对待古老的文化。

在当时,这种做法,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思想的大雾霾被吹散。剩下的土地,是为中国向现代化前进,而播下的累累思想之果。

没有了雾霾的阻挡。思想之果,迅速的成长着。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国民大革命。这些滚滚车轮,轰鸣着大地,为现代化倾尽全力。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行为上。都可以从五四运动中找到它们共同的影子。只是这次对历史传统,更加的激进,更加的不留情面,更加的对古老文化憎恨。

历史传统,被深埋在地下十年。它们被冰冻,被践踏,被摧残。

可十年的时间,历史传统并没有停止呼吸。

反而在又一年春天到来之际。活力又现。

而中国的现代化。在那十年是被妥妥的阻止了步伐。

现在,有一些历史传统又从地里发芽。

有一些则被一直深埋着。在极深的冻土之下,没有一片阳光,永远不会苏醒。

现在的时代总归对历史传统来说,是最好的。

现代化的蓬勃,历史传统也在昌盛。

可是每个人心底。可能还有一个十年的种子。

传统可能会是拘泥,会是保守。但也以为着宝贵,意味着前世的美好,前人的经验。

所以我们要审慎。现代化中,历史传统永远都不能缺席,无论它是好还是坏。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