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同点1、中西悲剧的起源都与民间活动关系紧密,与宗教关系紧密。
2、悲剧性总是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3、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4、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由主人公代表的正面势力与敌对势力的对立而展开,不断推动剧情,并导向最终的解决。
5、悲剧始终充满了悲剧的气氛与情调,这种气氛与情调和悲剧情节的展开相始终、相表里、相辅相生。
6、主题上都追求严肃:悲剧庄重、严肃、沉重。悲剧的主题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表现出来,而且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7、追求一种道德观念认同感:首先,观众能在道德准则上认同主人公的人品。其次,悲剧的最终结果是惩恶扬善,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二、不同点(一)主人公的不同
西方古典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为强者。如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马洛悲剧中的浮士德等。哈姆雷特是一位典型的西方悲剧人物,他是“朝庭人士的眼睛,学者的舌头/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最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既不是大德至善,也不是十恶不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跟普通人差不多,或者比普通人更好一点。
这种悲剧人物“过失”或者说是“悲剧性缺陷”,如古希腊悲剧人物的过度自信(Hubris),麦克白的野心,哈姆雷特的踌躇等,成为悲剧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
与西方悲剧主人公相反,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大多为善良、弱小的女子。像窦娥、李香君、杜十娘等。她们没有反抗能力。这些人物往往完善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某些要求,如忠、孝、义等。
软弱加上伦理观念的束缚,中国悲剧人物只能以忍耐、逆来顺受为特征。(二)不同的悲剧理念用行动来抗争是西方悲剧的实质。
哈姆雷特在冲突中是积极抗争的。在这种抗争中去表现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知的英雄主义的气概,从而赢得人们的尊敬。
中国悲剧原先被称为苦情戏(或称为苦戏、怨谱、哀曲),主要描写主人公的凄惨遭遇。中国的悲剧着眼于“悲”、“惨”。人们对主人公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同情。
总的来说,西方悲剧通过矛盾冲突表现斗争双方迫害与反迫害的关系,其斗争往往旗鼓相当,难分难解,通过主人公的积极的斗争,表现其崇高的精神和品质;
而中国悲剧斗争双方主要表现为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主人公往往为某种传统的观念所束缚,从而导致了其悲剧命运,悲剧表现的是人物命运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