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袁隆平研究的什么大米?
2021-05-21

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介绍

杂交水稻,就是打破水稻的自交繁殖,利用别的个体雄花进行授粉,不过这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水稻杂交授粉,就要把雄蕊去除掉,水稻的花又小又多,在一株穗上有几十朵花,而且水稻的开花周期又很短,仅为几个小时,而且一般都是开在中午最为炎热的时候。

此外,水稻开花的时间并不一致,在同一株穗上的花,可能会相隔几天开花。

去除水稻上的雄蕊,要先分别哪些是雄蕊,哪些是雌蕊,还要使用人工一朵一朵去完成,工作量非常大,费时又费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部分的雄蕊没有去除干净,或者是不小心将雄蕊的柱头碰到雌蕊,就会导致整个项目被污染。

而袁老在农场里的一次发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

杂交水稻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雄性不育个体

上世纪60年代,袁老在农场里发现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由于发育不良,有个别水稻的雄蕊并不具备繁殖能力。后来袁老把它写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这篇文章给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篇文章的发布,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才开始发展。

雄蕊不育是杂交水稻的第一步,这也是袁老率先发现的。后来的杂交水稻事业,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

不过,当雄性不育个体和其它水稻杂交后,它们繁殖的后代就会变成正常的,又会造成它们自花授粉,减少产量。后来,袁老又发现了一种水稻,这种水稻雄蕊虽然可以使雌蕊授粉,但是雌蕊授粉后繁殖的后代都是雄性不育个体,这种水稻也被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

当准备好所有的原材料以后,袁老用三系法杂交培育出了一系列的优良种子,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水稻亩产量。这些也只是袁老的作出的部分贡献而已,三系法育种,也只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其中一种。

袁老和他的团队,都能在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节点上出现,因此把他称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一点也不为过。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