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水尚崩浪万寻,句子划分?
2021-10-07

风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山与龙门山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涅石。《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

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濬波颓叠,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元和郡县志》称壶口为石槽:“河中有山,凿中如槽,束流悬注七十余尺”又云:“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已与上述注文描述不大相同;

反映出到唐代壶口瀑布已逐步向上游推移,在石河床上形成了一条长一千步,宽30步的深槽。而如今的壶口瀑布已上移到距孟门约5千米处的龙王辿附近,号称十里龙槽。

清乾隆《宜川县志》(编纂者吴炳),指出黄河壶口“上流宽广,至此收束归槽,如壶之口然,故名”。并称孟门“属平佐里,在县东北100里黄河中,任水涨滔天,终不能没。”

其所著《壶口考》一文,对前人文献中的一些不实之处,给以纠正,在壶口研究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宜川县志》卷十八)

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裂点就是河流中突然形成的急坡地段。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

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瀑布的下面即有由瀑布冲下所成的深潭。

如果造瀑层被蚀后退,那么瀑布前方就会形成一个不长的峡谷,表示瀑布不断后退的结果。壶口瀑布的地形正是这样。

孟门曾经是壶口瀑布过去的位置。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下的深潭延伸成原河槽中的小河槽——即“十里龙槽”。

如今这段黄河的裂点已到达龙王辿,即今之壶口瀑布;而孟门就是较近地质时期裂点后退与河流下切时遗留在河床的两个石岛。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