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电位名词解释?
2021-06-27

不对称电位:如果玻璃膜电极两侧溶液的pH相同,则膜电位应等于零,但实际上仍有一微小的电位差存在,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asymmetrypotential)。

玻璃电极实验过程

当玻璃膜与试液接触时,由于外部试液与玻璃膜的外水化层,以及内参比溶液与玻璃膜的内水化层中,H+的浓度不同,H+就会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扩散的结果,破坏了界面附近原来正负电荷分布的均匀性。于是,在两相界面附近就形成双电层结构,从而产生了相界电位(E外和E内)。

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就等于二者之差,即E膜=E外-E内;可见,膜电位的产生不是由于电子的得失和转移,而是离子交换和扩散的结果。

从理论上讲,若内参比溶液和外参比溶液中,H+的浓度完全相同,则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应该为零,但实际上它并不等于零。

产生原因

这是由于膜内外两个表面情况不一致(如组成不均匀、表面张力不同、水化程度不同等)而引起的。这时的膜电位称为不对称电位(用E不表示),其大小约为1mV~30mV。

解决方法

一般的玻璃电极,在刚浸入溶液中时,其不对称电位较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不对称电位要下降,最后达到恒定。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