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维果茨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
正是高级心理机能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因此,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不仅是量上的优势,而且是结构的变化,形成新质的意识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果茨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
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
2.心理发展观
如果说皮亚杰认为认知是儿童自我建构的关于周围世界的认知图式,那么维果茨基就更加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社会性,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有四个主要的表现: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性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儿童随着词汇、语言的发展,以及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得到发展,最终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儿童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简缩心理水平越高。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茨基强调了三点:首先,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其次,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 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最后,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