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一款茶饮料的河北旭日升公司曾经也是风光无限,但由于后来管理缺陷,遭遇了被卖身的结果。最终,其164项商标2011年时由同样做果汁的企业汇源通过竞拍获得,但是三年后便被汇源宣布停止生产核心产品冰茶。
至此,旭日升也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多年。
令人惊奇的是,近日,却有一则消息显示,旭日升将推出暖茶产品,与原来的冰茶形成差异性。《华夏时报》记者在这则海报上看到“汇源集团荣誉出品”的字样。
汇源集团亲自操刀能否挽回旭日升的昔日辉煌?暖茶产品能否帮助旭日升卷土重来?
旭日升差异化回归
从1993年始,一个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做成了一个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
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曾一度风光无限的“旭日升”,日渐成了人们心中的一道“蓝色记忆”。
对于旭日的衰落,各种不同的说法都有。但知情人士认为,旭日集团内部从2000年开始的一系列“管理变革”才真正要了它的命。
如今,如果旭日升真如外界所说要重新推出暖茶饮料,不禁令人惊奇万分。据介绍,此次旭日升上市新品暖茶重新调整配方,除了添加柠檬原汁外,还添加了枸杞原浆,以药食同源理念,与冰茶形成差异性,解决冬季饮料动销难题。
如此看来,旭日升也是想做差异化打法。事实上,旭日升最早就是冰茶和暖茶并存,只是对外主推冰茶产品,而今年上市暖茶新品则是重新调整配方。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其营销总监徐中文看来,饮品企业应该抓住大品类升级迭代和老品牌二次复苏的机会,有可能会联合催生新品的爆发。
在这一方面较为成功的北冰洋,已经占得先机,它在北京这一利基市场上,创造了数亿元的销量,并在这个基础上向外围市场拓展。
如今,旭日升冰茶,借助汇源集团的渠道和品牌,而且有庞大的70后和80后的消费群体支撑。
不过,对于旭日升暖茶的未来的发展规划,截至发稿前,旭日升和汇源方面并未给予回复。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冰茶和暖茶,旭日升一直在推,夏季主要推冰茶,到了九月开始,主要推暖茶,目前看来,这款暖茶新品还是有追捧度的。
但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这个节点来推暖茶产品时间上有点晚了,也许是旭日升在为明年的布局做准备。目前,本报记者试图查询上述暖茶的身影,但在京东和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也只有旭日升蓝罐冰茶产品在售卖。
暖茶卖点如何落地?
毋庸置疑的是,茶饮料的先导者应该算是旭日升,1993年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选择了一个消费者熟悉而市场或缺的切入点,创造一个全新的“冰茶”概念,短短几年发展,做到销售额30亿元的饮料巨头,巨大的成功也引来了众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的跟风。
然而,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慢慢走向了下坡路。
时间定格在2002年。当时,旭日升集团陷入了贷款门,融资无望,资金链断裂,市场急速萎缩。这部千疮百孔的庞大机器终于无力地停止了运转。
有报道指出,一系列问题导致旭日升资金链开始断裂,集团已陷入财务危机。曾任职于可口可乐、康师傅等的三位高管应聘来集团临危受命,欲力挽狂澜,就任销售、市场、储运三个总监位置。
但集团却立下了一个规矩:各大区经理、省公司经理不作变动,副职可以变动。也就是说到最后时刻,嫡系们不管有无能力仍受重用。
而三位总监工作不满四个月,因不合董事长胃口,即被以“可口可乐企业文化不适合本集团”为由架空,五个月后无奈的离去。
但是,旭日升“重症下猛药”的作法,不但没有解决危机,反而加速市场的衰败。2011年时,汇源果汁集团通过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
但是被汇源接管商标后的旭日升品牌一直默默无闻,外界也认为,旭日升早前管理的混乱以及现在薄弱的营销力量,将带给汇源果汁不小的难题,而旭日升想“傍上”汇源果汁东山再起也并非易事。
如今七年时间过去了,汇源终于出手了,抛出了暖茶这一杀手锏。
“从消费端来看,汇源做暖茶有一定的卖点,但由卖点的同时,如何落地才是更重要的。如果汇源把暖茶产品作为新的增长点还是有机会的。”
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汇源在中高端饮料领域还是第一名,但市场发展不均衡,在华东和华南两块最有消费潜力的区域都有布局缺失。
此次推出的旭日升暖茶产品,如果作为双核驱动,那么对汇源的体量、业绩和股价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同时,业内也认为,茶饮的消费往往是有周期性,赶潮流、赶时尚,顾客的喜好均在随着时代的大战在求新求变。就算是曾经狂受人们喜爱的可口可乐,也因跟不上人们追求时尚健康的需求,其品牌的销量也在大量的下滑。
由此,饮品餐企只有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才会使自己的产品越来越细分,越来越走向市场的前沿,是自家品牌的地位也越来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