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服务酒店概念?
2021-03-07

全服务酒店本质是殖民时代的住宿业态,已经不适合现代城市化发展状况,主要意义是地产配套。有限服务酒店是中国住宿市场的主要供给方,但竞争高度激烈,长期趋势还是龙头集中。

全服务酒店的前身是欧洲的贵族饭店。一战前随着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与欧洲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模仿欧洲庄园的高端酒店,这时候交通技术虽然大幅发展,但是出游仍然是个高成本的活动,所以住酒店的人非富即贵,酒店提供的除了住宿,还有餐厅、酒吧、娱乐等等一条龙服务,这个时期奠定了全服务酒店的基础。

全服务酒店的第二轮大发展是二战后60年代,随着航空技术的大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全服务酒店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全面推广,这一轮发展是品牌化的,我们至今熟悉的希尔顿、洲际等高端酒店品牌都崛起于这个时代。

有限服务酒店前身是美国的汽车旅馆。上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美国网速公路网络的大规模建设,旅游出行才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美国高速公路沿线的出现了仅供住宿或者早餐的汽车旅馆,这些汽车旅馆逐渐整合形成品牌,现在著名的万豪、温德姆、精选等酒店集团都起源于汽车旅馆。

上世纪90年代,全服务酒店经历了海湾战争和金融危机的打击,纷纷出售给有限服务酒店起家的这些酒店集团,例如万豪收购了丽兹卡尔顿,巴斯收购了洲际等等,美国酒店业至此完成整合。

全服务酒店在中国主要是指星际酒店体系中的酒店。中国的酒店市场开启于1978年,这时候的酒店还是涉外饭店,国家为了吸引外资通过了一批采用国外全服务酒店的建造标准和运行方式的现代化酒店,包括北京的建国饭店、上海的虹桥饭店、南京的金陵饭店、广州的白天鹅等,这些涉外饭店后来分别成为首旅集团、锦江集团、金陵集团、岭南集团的前身。

1993年中国旅游局出台了《星级饭店管理办法》,酒店才真正具有了独立法人地位(在此之前的酒店还是审批制),大量的党政军事业单位的招待所改造为星级酒店,构成目前三、四星级酒店的主体,这些酒店大部分产权关系复杂,至今还是以单体化酒店为主。

星级酒店管理办法主要是根据酒店的设施配套来指定标准,中高星际酒店除了住宿外还需要餐厅、会议室、泳池、娱乐设施等配套,三星级以上的酒店都符合全服务酒店的标准,一星和二星酒店数量很少,所以国内的全服务酒店大致是星级酒店体系。

中国的高端酒店长期以来畸形发展,主要意义是作为拉升房价的地产配套,酒店经营光靠散客的客房和餐饮收入难以为继,所以会议对高星级酒店来说至关重要,但会议是个靠关系的业务,所以中国高星级市场长期以来供需两端都不够市场化。

有限服务酒店在国内起步很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96年开业的锦江之星通常被认为是国内第一家有限服务酒店(那个时代称之为经济型酒店),但真正将经济型酒店推广的是2002年成立的如家,如家是季琦离开携程后创办的第一家酒店集团,采用了PMS系统、会员体系等管理工具,真正发挥出连锁酒店的规模优势,但如家更重要的贡献是引入了风险投资,并且以上市作为早期投资方的退出渠道,这套互联网打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使如家在创立后短短四年就实现了美股上市,后续的7天、汉庭基本复制了如家的模式,中国酒店业在2003年后开启了大幅扩张,有限服务酒店逐步取代了星级酒店成为住宿市场的主要供给者。

2013年以来随着一二线城市人工、房租等各项成本的攀升,一二线城市里的存量酒店被迫进行翻新升级,于是有限服务酒店里又出现了中端酒店这个新物种,中端酒店这轮浪潮使华住一跃超越如家成为国内最赚钱的酒店集团,本来已掉队的锦江凭借收购维也纳和铂涛又称为未来国内酒店市场的核心玩家,中端酒店浪潮还催生出亚朵等新的参与者,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