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养成的?
2021-10-05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多个方面来介绍乡土社会。其中,新颖的理论与概念也有很多,我们挑出书中的几个重要部分讲述这本书。

1、乡土本色

本书从开头就讲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大多数阶层都是从乡土社会中分离出去的,在很多行为习惯上都有相似之处,带有乡土性。

另一层是说这个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其他的社会阶层在长时间的发展下,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的不同。

2、文字下乡

我们一直都认为,乡下人是“愚”的,而这种“愚”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表现出来,那就是不识字。而作者的观点却是,并不是他们不认字,而是文字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来帮助到他们社会生活。

这一点可以从空间阻隔和时间阻隔两方面上来说。

从空间阻隔上来说,乡土社会并没有易于识字的环境,人们在熟人社会中面对面交流,可以轻易地辨别别人。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足以代替姓名,作为区分其他人的符号。

而文字,在作为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来说,本身是有缺陷的能达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在乡土社会中并没有发挥到它的用处,所以文字也就可有可无了。

从时间阻隔上来说,乡土社会生活安定,他们的个别经验就等于世代经验。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是历代不移的。人们在同一环境中,后代所走的全是前人的脚印,时间没有阻隔,语言也足够传递世代的经验。

文字也自然无关紧要了。

综上所说,乡土社会受空间限制小,时间阻隔上的影响也基本不存在。文字对于他们来说,在生活中没有帮助没有需要。所以,他们不识字并不能说明他们是“愚”的,而如果文字要下乡的话,只有在基层发生改变后,才能进行。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