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的历史?
2019-06-14

宕昌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13]

夏:宕昌为雍州之地,古西戎世居地。[13]

商、西周: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宕昌羌随周武王灭商。[13]

战国:秦在今宕昌、舟曲一带建羌道,属陇西郡。[13]

秦、西汉:羌道仍属陇西郡。[13]

东汉:光武帝初年羌道改属武都郡。[13]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羌道属益州武都郡。

魏晋元四年(公元263年),魏灭蜀,原属蜀国辖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13]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羌道县废,地属武都郡。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国,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十万余众。[13]

宕昌县城一角 [14]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583年),宕昌国归附北魏。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北周大将田弘灭宕昌国。

以其地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辖宕昌、甘松二郡,宕昌郡领阳宕、和戎二县,甘松郡领怀道县。[13]

隋: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宕昌、甘松二郡,以州统县。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废宕州总管府。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阳宕为良恭县。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13]

唐: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并署基城县(今理川),属岷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秦州总管府,辖秦、渭、岷、洮、迭、文、武、成、康、兰、宕、扶十二州。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宕州属岷州总管府。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成州潭水县改隶宕州,后省入良恭县。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和戎县省入怀道县。

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21年),改基成县为祐川县(今理川)。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置陇石节度使,宕州属之。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宕州为怀道郡,领怀道,良恭二县。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怀道郡复改宕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宕州陷入吐蕃。

[13]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北宋:太宗建隆二年(公元962年),合良恭,大潭2县为大潭县,隶秦州。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韶收复岷、宕二州。

南宋:理宗瑞平三年(公元1236年),岷州、宕州、叠州、阶州、文州十八番族降蒙古汗国。[13]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设西固城军民千户所。惠宗至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改置西固番汉军民千户所,属阶州。

[13]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将傅友德兵至,西固千户韩文举众归附。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设西固军民千户所,属巩昌府。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建岷州卫于祐川,设岷州为指挥使司,属巩昌府。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改为西固城军民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翌年,西固千户所归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直辖。

[13] 官鹅沟秋景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撤西固军民守御千户所,归并阶州,设州同分辖。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西固番人慕化,编民为里,设抚夷同知,隶巩昌府。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裁西固抚夷同知,仍设州同,隶阶州。[13]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阶州西固分州改为西固县,隶属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7月,废道,西固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岷县)。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西固县划入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武都),直至1949年。[13]

哈达铺长征纪念雕塑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2月9日,西固县全境解放,西固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武都专区。

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西固县治迁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58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武都专员公署,宕昌县划归天水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20日,宕昌县和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

1961年12月15日,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专区。

1985年5月14日,武都地区更名陇南地区。

2004年,撤地建市,宕昌县归陇南市所辖。[13]

2014年,城关镇、哈达铺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年,甘肃省县名“宕昌”审音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宕”字的“tàn”音在常用字典词典等汉字工具书中注音予以认可,读“tàn”时注释为“宕昌(tàn chāng),甘肃省县名”。

[15]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