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病以后,往往思绪烦乱,情绪波动,尤其是患比较严重的疾病住进医院的病人,更会顾虑重重,感到寂寞孤独和愁闷。病人家属也会胡思乱想,六神无主。因此,亲朋同事如能经常前去安慰病人和病人家属,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面蕴藏着许多道理和文章。
一、,要“报喜不报优”,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这是起码的道德。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可以先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气色不错。”“你比以前胖了。” “你的精神很好。”接着,还可多讲一些医院外和与病情无关的内容,如单位里、家庭里甚至国内外的重大消息,尽可能地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然而一般来说,病人及其家属总要对探病者讲讲病人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要掌握情况,有的放矢。有的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缺乏信心,这时应该多介绍一些别人得过同类的病而经过治疗很快得到痊愈的事例,这样可以减少和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疑虑。有的慢性病病人由于病休时间较长,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对此,要多给其讲些“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并劝慰病人在医院安心休息治疗,不要有头无尾,前功尽弃。有的病人或家属可能较多地考虑经济负担等实际问题,对此则应该劝他们着眼健康,注意调养,不要急于上班,并建议其与工作单位联系,适当争取补助之类。掌握情况除了指对病人的病情、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要有所了解之外,还包括掌握有关疾病的基本的医药卫生知识,使自己与病人及其家属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可以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感,从而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三、,要注意与医生、家属保持一致的口径。对于病人,特别是身患严重疾病的病人,医务人员及家属为了更好地取得医疗效果,常常会对病人采取隐瞒某些病情的做法,如写假报告,开假处方。实践证明,采取这类心理措施对那些比较敏感而又缺乏自控能力的病人,具有一定的好处。当探望这样的病人时,不仅应该尊重医嘱,尊重病人家属的意愿,做到守口如瓶,而且在病人面前还要做到若无其事,甚至与之谈笑风声,显得轻松愉快。病人对其周围亲友的一举一动一般是十分注意的,所以,要规劝病人的家属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在危重病人面前,决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悲伤情绪。一定要表现得镇静自若。还要注意:当病人有什么治疗上的要求时,应尽可能给予满足;病人托办的事,要千方百计去完成;在向病人告别时,要传达其他亲友对病人的问候和祝愿,并表示自己下次一定再来看望,使病人满怀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