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起源哪个朝代?
2021-03-01

起源 :

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或称客方言、客语或广东话(土广东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客家人来到四川自称所言为土广东话,也"可能"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广东话”概念)等,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英文中与客家等义的单词是 Hakka。

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而形成一个汉族民系。

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美洲及世界各地。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一般认为,客家方言的底层是唐初的正音,客家先民迁居粤闽的过程中,也有受到粤闽先居汉语方言和粤闽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现代各地口音并不完全相同的客家话(唐音,至今梅县人仍称客家话为唐音)。

粤方言则是秦朝正音,融合南楚古音而成(秦音);闽方言则是晋朝正音,融合瓯闽古音而成(晋音);赣方言则是江淮古音融合而成(淮音)。

当然也有人抱持不同看法。闽、粤、客等民系经过历代相互通婚,事实上已经无法完全根据血统来区分。目前大陆地区的民系常以方言作区别标志,海外则以其父系血统的来源为根据。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