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色目人是指哪些人?
2019-07-29

“色目”这个词汇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当时代表的含义为“诸色名目、种类”。而“色目人”这一词汇,出现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主要是指元朝对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各族人的概称。

在蒙元王朝的统治下,他们把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地位由高到低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以及“南人”。

“蒙古人”指的是蒙古高原的居民,但严格说来,是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时集合的人们及其后代,包括未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等,未并非一个统一民族。

“汉人”主要指的是金的遗民,“南人”指的是南宋的遗民,但汉人阶级也包括了已经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和党项人,附属国高丽的民众也属于汉人层次。

而“色目人”是除了蒙古人、汉人、南人以外的所有西方民族的总称,他们名目繁多,而常见于元人记载中的色目人主要包括了唐兀、乃蛮、汪古、回回、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等等,当时的欧洲人也算在色目人中。

色目人的种类和名目非常之多,其中又以回回人最多,所以有时也会以回回人来代指色目人。

在元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色目人大量进入汉人居住的地区,他们作为蒙古人征服中亚和西域的归附者受到元朝的重视,因此在元朝的社会阶层中,色目人为仅次于蒙古人的阶层,地位还高于汉人和南人。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