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2019-10-01

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方法如下:

一、 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和互动。

1、首先,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为此教师对学生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自然要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进行归因,并形成一定的印象。

2、其次,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尊、自爱等自我体验方面的感受十分的强烈、敏感。

他们力求维持这种体验,也希望别人的言行符合他们这种要求。如果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他们就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期望,相反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尊重学生不但要把他们当作有价值的人看待,还要把这种尊重表达出来,让对方察觉到。这可以通过让学生显露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经验;

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讲话并作出恰当的反应来实现。

3、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 有效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人格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进而对学生产生相应的期望。

教师的期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及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密切与教师的关系。

而对学生的消极期望,可能使学生产生能力低下的感觉,在学习上放弃努力,自暴自弃,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二、 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

1、 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班级成员具有统一的目标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和思想基础,对共同目标的追求能保持他们行为上的一致。教师在指导制定班级发展目标时要把社会要求、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个人需要协调起来。

使学生的目标在集体得以实现,并能用集体的目标调节自己的行为。

2、 改善班级中的沟通渠道

班级中的沟通渠道很多,教师可通过加强课堂的双向和平行沟通方式、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方式发挥各种沟通形式的优势,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必要条件。有一些学生往往对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明确,认为独处挺好或往往对人际交往就是拉关系。

所以教师应向他们讲明人际交往对人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有哪些作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在思想观念上消除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三、 培养学生进行有效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觉学习和实际锻炼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讲座、介绍相应的书籍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教育。

相关的内容包括:

1、树立交往的自信

许多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交往的自信,在交往时表现出被动和较强的心理防御性,从而使交往无法展开。因此,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树立交往自信的方法。

例如,运用想象的方法暗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喜欢的人,主动激发交往的行为而无须过多地在意他人的评价,积极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

2、学会倾听和自我表露

耐心而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讲话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对方。应通过专注的表情和反馈的言语暗示对方你对他的尊重及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和描述,而不要在倾听时打断对方的谈话或出现打哈欠左顾右盼等心不在焉的行为,还要积极地表露自我,加深交往的深度。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