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衣何时发明?
2020-02-22

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与金属装甲板、陶瓷护片等复合系统发展的过程。

人体装甲的雏形可追溯至远古,原始民族为防止身体被伤害,曾用天然纤维编织带作为护胸的材料。

武器的发展迫使人体装甲必须有相应的进步。

早在19世纪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纪的铠甲上的真丝也用在了美国生产的防弹衣上。

1901年,威廉麦肯雷总统被暗杀事件发生后,防弹衣引起了美国国会的瞩目。

尽管这种防弹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枪子弹(弹速为122米/秒),但无法防住步枪子弹。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以天然纤维织物为服装衬里,配以钢板制成的防弹衣。

厚实的丝绸服装也一度曾是防弹衣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真丝在战壕中变质较快,这一缺陷加上防弹能力有限和真丝的高额成本,使真丝防弹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美国军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的杀伤力增加了80%,而伤员中70%因躯干受伤而死亡。

各参战国,尤其是英、美两国开始不遗余力地研制防弹衣。

1942年10月,英军首先研制成功了由三块高锰钢板组成的防弹背心。

而在1943年度,美国试制和正式采用的防弹衣就有23种之多。

这一时期的防弹衣以特种钢为主要防弹材料。

1945年6月,美军研制成功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型号为M12步兵防弹衣。

其中的尼龙66(学名聚酰胺66纤维)是当时发明不久的合成纤维,它的断裂强度(gf/d:克力/旦)为5.9~9.5,初始模量(gf/d)为21~58,比重为1.14克/(厘米)3,其强度几乎是棉纤维的二倍。

朝鲜战争中,美陆军装备了由12层防弹尼龙制成的T52型全尼龙防弹衣,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则是M1951型硬质“多隆”玻璃钢防弹背心,其重量在2.7~3.6千克之间。

以尼龙为原料的防弹衣能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体积较大,重量也高达6千克。

70年代初,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的合成纤维——凯夫拉(Kevlar)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并很快在防弹领域得到了应用。

这种高性能纤维的出现使柔软的纺织物防弹衣性能大为提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弹衣的舒适性。

美军率先使用Kevlar制作防弹衣,并研制了轻重两种型号。

新防弹衣以Kevlar纤维织物为主体材料,以防弹尼龙布作封套。

其中轻型防弹衣由6层Kevlar织物构成,中号重量为3.83千克。

随着Kevlar商业化的实现,Kevlar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国军队的防弹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Kevlar的成功以及后来的特沃纶(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现及其在防弹衣的应用,使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特征的软体防弹衣

逐渐盛行,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军界,而逐渐扩展到警界和政界。

然而,对于高速枪弹,尤其是步枪发射的子弹,纯粹的软体防弹衣仍是难以胜任的。

为此,人们又研制出了软硬复合式防弹衣,以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增强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体防弹衣的防弹能力。

综上所述,近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出现了三代:第一代为硬体防弹衣,主要用特种钢、铝合金等金属作防弹材料。

这类防弹衣的特点是:服装厚重,通常约有20千克,穿着不舒适,对人体活动限制较大,具有一定的防弹性能,但易产生二次破片。

第二代防弹衣为软体防弹衣,通常由多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制成。

其重量轻,通常仅为2~3千克,且质地较为柔软,适体性好,穿着也较为舒适,内穿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尤其适合警察及保安人员或政界要员的日常穿用。

在防弹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枪射出的子弹,不会产生二次弹片,但被子弹击中后变形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贯穿损伤。

另外对于步枪或机枪射出的子弹,一般厚度的软体防弹衣难以抵御。

第三代防弹衣是一种复合式的防弹衣。

通常以轻质陶瓷片为外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作为内层,是目前防弹衣主要的发展方向。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