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不仅仅是一土炕,更是一种文化,其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农耕文化的载体,在包头地域亦是蒙、回、汉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首先,包头地域原是土默特蒙古族的驻牧地,晋陕“走西口”人落户包头开始盖房居住,后蒙古族亦由游牧变为定居,回族亦从冀、鲁、豫等地来包落户,居住都离不开土炕。
一个院内蒙、回、汉族,土炕是他们共同的情感。
土炕是包头民宅建筑的瑰宝。老包头民宅建筑有三大特点,一是四合院,院内有门洞、照壁、出水等;二是民宅多为外墙高的一处坡房,砖瓦房临街墙上面还加有花栏墙,防盗、防风;
三是院内户户都有土炕,土炕温暖一家人,土炕的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谓民宅建筑的瑰宝。
土炕留存着家庭的温馨记忆。每当想起土炕就会想起母亲坐在土炕上,在油灯下缝衣、纳鞋底的身影。坐在土炕上不管是吞糠咽菜,还是美味佳肴,都留下深深记忆。
在土炕上有多少发生的人间辛酸苦辣和悲欢离合的故事。
土炕是中国人文历史的画卷。土炕盘好后,贫穷之家在炕面上常用米汤抹平,人们就在上面起卧。家境稍好者,土炕上铺有用高粱秸秆或芦苇秸秆篾制的炕席,上面再铺上毛毡。
家境好者炕席上再铺地毯。包头地毯闻名塞外,尤其三兰地毯上织有琴棋书画等,可谓艺术精品。为防弄脏地毯,上面还铺一块油布,油布是专门画油布的匠人,在布上画各种吉祥图案,然后涂一层桐油而成,光滑、美观、明亮。
炕沿对面的墙上是80厘米高的炕围画,不仅美观,且展示着中华人文历史。因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炕围画多画着二十四孝图的某一图,如亲尝汤药、芦衣
顺母、卧冰求鲤、埋儿奉母等。围墙画还有戏文“四郎探母”“大登殿”,有鹤鹿齐鸣、亭台楼阁等,炕围画随房主人爱好内容繁多,无不体现画匠的技艺和匠心。
有钱人家的炕沿上方顶和靠两壁有装饰挂帷帐构件,多是2公分厚用木材或特殊石材雕塑的龙、花、云、柱等,不论挂不挂帷帐都很美观,使土炕似南方华丽的床。
美观的装饰有分隔空间的作用,使睡眠空间保持相对独立、安静、私密,且有挡床头风和促进睡眠的作用。
一般居民起床后把被褥叠好放在炕的一侧,有钱家炕上有铺盖柜,柜内放不穿的衣物,柜上放叠好的被褥,用盖物单盖上。铺盖柜做工精细,是油漆匠人千磨万擦的佳品。
为吃饭等需要,炕上还放一尺高的炕桌,墙上挂有苏杭美景等风景镜画等。因此,一盘土炕无不显示炕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城市多没有土炕,但仍有待我们从土炕遗存,深挖其蕴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