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的结构公式?
2021-07-18

一是平铺式,或者是瀑布式。即按照时间或者故事,顺序地往前推进。这是非常传统的一种叙述模式,这种结构最大的好处是,条理清晰,作者容易把控,读者好读也容易读,故事情节也比较容易记住。

当然,平铺式仅仅是指整体的大结构,其中也可以有部分的或者片段的倒序、插叙等,这都不影响整体推进的程式。

二是分列式。几个人物、几个故事同时叙述,相互之间开始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森林里的几颗树苗,大家各自朝着自己的路径生长着。

逐渐地,不同空间里的人物和事件,因为某种机缘,就慢慢地往一起靠拢并发生着关系,宛若队列表演的士兵,先从自己的轨迹上跟别人合到一起,然后按照统一的节奏共同前进;

或者是丛林中的树,它们高高低低地长着,最后伸出来的树冠或者树枝发生了交叉,最后共同地接纳阳光和抵抗风暴。

分列式的写法,作者一定非常重视逻辑,需要使用大量的创作、推理、分析技巧,不好的是,这样的结构容易让读者分散注意力,最后慢慢放弃阅读。

三是罗生门式、预言式或者插科打诨式。故事自然地延展着,到转折点的时候,出现了预言,故事发生转折或者变化,或者是插入一个什么变化,让故事沿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如果设计的好,人变成动物,或者动物变成不同的动物,这都是有先例的。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人变成虫子,莫言的《生死疲劳》就是动物之间转化,预示六道轮回。

预言式的小说通常是魔幻类的小说,如《百年孤独》中的羊皮卷上面的话,小说的情节就是按照预言进行设计的。

这种结构的文字无疑会给读者不断地带来意外的惊喜,但是,创作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一般作者不敢轻易地测试自己宏大的把控和驾驭能力。

画虎不成反类犬,功力不到位,绝对不敢轻易尝试。

四是角色互换式。这是最难写的一种结构了,代表作应该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即书中的角色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待同样一件事,每个人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比如精神病人语无伦次,弱智者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通过几个人的角度对比,最后获得整个事件的脉络,并分析出故事的真相。

毋庸置疑,业余作家几乎没有这样的设计能力,这样的作品其实也非常不好读,假如不是因为作者的名气,这样结构的作品估计编辑的关都过不了。

这么快节奏的年代,谁愿意按照你的结构和思维去考虑问题。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