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唐山市劳动公园已向市民开放。公园占地2.36公顷,分为一湖四区五大板块。其中,“劳动湖”“劳模墙”和“工运领袖雕像”三个景点,都有开滦的历史痕迹。
“劳动湖”原是西北井大坑
劳动公园中心区域称作“劳动湖”,湖边有不锈钢围栏,若在夏天,凭栏眺望,便能欣赏水中婀娜的荷花、娇羞的睡莲。这里原来叫“西北井大坑”,曾是开滦西北井煤矿沉降的积水坑。
据史料记载,大坑的形成源自一个废弃煤矿的塌陷,其水源来自数百米地下。因为该矿井位于唐山矿的西北,所以称作西北井,也称西山矿,又因矿井的规模较小,还有“小窑”一称。
1894年,开平矿务局在大城山西开凿西北井,后因井内流沙过厚而中止。1896年,开平矿务局又在附近另选址开凿,井深达125米。
1899年,西北井矿开始出煤,产量计入唐山矿。此井曾于1904年、1914年、1919年发生三次大的透水事故,灾情严重。
1920年2月6日,西北井第四次透水,难以治理,只得关闭。此后,矿井西侧形成了一个大坑,为唐山人所熟知。
“劳模墙”前的一段铁路
“劳模墙”全称为“唐山全国劳动模范光荣谱”,位于劳动公园西部。它是一面紫红色大理石贴面的高墙,长达54米,高2.2米。
上面镌刻有1950年至2020年间劳模186人,其中有开滦劳模30余人,如侯占友、吴旭芝、艾有勤等。
“劳模墙”前遗留着一段75米长的铁路,也深藏着一段尘封的开滦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1950年,为加强国防建设,人民政府计划在唐山修建军用飞机场,需修筑京山铁路至飞机场专用铁路支线,以保证军用物资的供给。
这条铁路支线,西起飞机场的油库,东至唐山矿西北井道口处,中间借助唐山矿矿内铁路、再连接到京山线。修建方案经唐山市政府批准后,开滦矿务局在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了铁路的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唐山市政府充分调动民众力量,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为铁路支线筑路基。唐山矿施工人员为节省开支,还把开滦历史遗存的旧铁轨全部用在了这条铁路上。
不久,6公里长的铁路就建成通车了。这段铁路建成后,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抗美援朝期间,唐山飞机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全国最早支援灾区的物资,大多空运到唐山军用机场,然后通过这条铁路线运往市内,解了地震灾民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