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原诗为:《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2、译文: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
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
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 “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3、赏析上阕前三句从前线指挥所的所见所闻所感总写战斗,前三句化用成语,说明敌人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后两句写短兵相接,红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山上猛扑下来,奋力杀敌的情景,又形象概括了红军善于打运动战的特点。
下阕前三句概括了红军五战五捷的史实,表现了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特点和威力,歌颂了红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英雄气概。
下阙起始三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形象地描绘了工农红军长途进击、连战皆捷的雄伟气势。
具体而言:红军在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后,“接着打郭、打孙、打朱、打刘。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350公里,打五仗,缴枪两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
其中一、三句用豪言续写,中间夹一句触景生情,文笔摇曳多姿!相比之下,敌人又是怎样一个下场呢?“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反动派在伤心抽泣,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法屡遭失败,毛泽东以无比辛辣的笔调,极为传神地嘲讽了敌军,歌颂了胜利。4、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5、创作背景:“第一次围剿”结束还不到三个月,1931 年 4、5 月间,38 岁的毛泽东又经历了第二次大“围剿”。
这次国民党投入的总兵力是二十万人,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
代表王明路线的“四中全会”代表团来到了苏区,提出了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的主张,甚至要红军到四川去重新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在会议上严厉批判了这种逃跑主义的方针。在中央局扩大会上,多数高级干部拥护毛泽东的主张,才把逃跑的声浪压下去了。
战役开始后,红军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从 4月20日开始后移,向龙冈地区集中。随后又移至东固一带隐蔽集结。三四万人挤在一个狭小地带,三面都有敌人,被称为“钻牛角”。
5月14日,得悉王金钰、公秉藩的两个师分别向东固前进。从15日起,红军也分别前移,迂回包围敌人。毛泽东从第二天一早就登上白云山,与朱德一起指挥战斗。
至中午时分,就从上次反“围剿”缴获的收报机里听到了公秉藩、王金钰两个师的呼救声。不久,呼救声听不见了,想来战斗已经结束,毛泽东这才从容下山。
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歼公秉藩的28师全部和47师一个旅的大部,缴枪五千余支。红军乘胜向东横扫过去,又接着歼灭了47师一个旅的残部和43师一部,缴枪四千余支。
从5月16日开始到30日结束,十五天中,红军从江西赣江边上的固陂、富田打起,一直打到福建建宁,横扫七百里,打了五个胜仗,缴枪二万余支,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围剿”。
蒋介石在南昌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在大骂部属无能时,不禁痛哭失声,确确实实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