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20日表示,城市化是人的迁移,我们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中国在目前阶段应该以发展大城市为主,而不能是小城镇为主。
由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起主办的“2017中国智库论坛暨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2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新经济与旧体制”为主题。
此次论坛上也发布了樊纲等人的新书《中国城市化和特大城市问题再思考》(下称《再思考》)。
书中称,城市化与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并无差别,都包含着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市的迁移与集中,真正的差别体现在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上。
按照“城镇化”的指导思想,我国一直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和土地供给,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鼓励就地城镇化,以此来防止所谓的“大城市病”发生。
但是,这种指导思想却与城市化的基本逻辑和现实进程有所背离。
樊纲表示,在我们目前发展的阶段上,应该以发展大城市为主,而不能是小城镇为主。土地都给了小城镇,大城市人为设限,最后就是今天的结果。
大城市、小城市两极分化,大城市房价、物价飙升,小城市(房子)卖不出去,因为人不去小城市。
“城市化是人的迁移,我们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人为什么要迁移,要找工作,工作哪儿能提供,为什么要搞城市化,城市有规模效应,企业在大城市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条件下能够更好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
我们的人就向大城市,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我们在一代人、两代人的时间里迅速实现工业化,一定要发展大城市。”樊纲说。
对于西方一些国家小城镇大量存在的事实,樊纲表示,西方国家小城镇往往是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属于大都市周边的大城市群、城市带的小城市,用铁路交通,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能够上班的区域范围内,属于城市群、城市带的一部分;这些小城镇没有消亡,是因为欧洲那些国家工业化进程很慢,100年、150年好几代人才完成了工业化。
年轻人还没走光,退休的人回来了。退休回去的人是第一是带着高收入回去的,二是带着社保回去的,三是带着一生的现代城市生活的经历回去的,他去改造老宅,把一些现代东西带回了那个小城镇,那个小城镇反倒发展起来了,他们退休了不必再到城市挤公交了,所以小城镇发展了。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同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进行了快速工业化,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主要发生的是人口集聚,而人口回流较少。
在此阶段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比率往往会更高。这不是我们做错了,而是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特点不同而已。西方国家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小城镇不是没有发展的机会,但不是在城市化的早期。
樊纲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思考快速工业化国家,在目前的情况下,没有人回去的情况下,大概很多小城市现在的工作是保护好环境,保护好生态,保护好文化,保护好老宅,未来也能发展,但是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