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的用法和意义例句?
2021-09-25

一、用作动词。在课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译作“结交”、“交好”、“亲附”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失其所与,不智。《烛之武退秦师》

2、译作“给予”“授予”

我有白璧 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夫。《鸿门宴》

此外,“与”用作动词,还有另外几种意思,而课本上没有涉及。如:

1、译作“参与”“参加”则读Y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崤之战》

2、译作“赞成”“赞同”读作“Y ”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翟进传》

3、译作“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

二、用作介词,引出施动者发出的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1、相当于“跟”“同”。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怀王与诸将约。《鸿门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2、相当于 “为”“替”。高一课文没涉及。

也曾与我喂牛切草。《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需要注意的是,当“与”作介词时,后面的代词往往省略。如: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三、用作连词,连接两个词或短语,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连词“和”。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

四、用在句末,作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吗,吧,啊,呢”。可读作“Y ”。例:

无乃尔是过与?(吧)《季氏将伐颛臾》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五、另有固定搭配形式,“与……孰”“孰与”“……,与……。”,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更……”,如: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