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原本是《水浒》迷,但是由于一些自身经历,导致对农民起义深恶痛绝,觉得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是祸国的根本,于是历时二十一年写下了反《水浒》的《荡寇志》。
书中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亡故,有战死沙场者,有凌迟处死者……总之无一幸免。相对来说,有几位虽然同样不得善终,但死得还算体面。
行者武松“挺棍怒目,威风凛凛,犹如天人。”这就是武松谢幕时的场景,打虎英雄就此陨落。
《荡寇志》中的梁山不再固守山寨,而是下山四处攻城略地,这也给了官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致使形势不利,被打得节节败退,接连有头领阵亡或者被擒。
武松奉命镇守秦封山,与毕应元、庞毅、唐猛等人对峙,但是由于一同守山的呼延绰(不是呼延灼)投降,所以毕应元得了梁山衣
甲,于是假扮梁山军,拿下了秦封山。
武松与庞毅、唐猛以及赶来支援的大刀闻达车轮战,战到力竭,三将本想杀死武松,不想一阵狂风卷过,武松踪迹不见。再次寻到时,便有了开头的场景。
也就是说,打虎英雄、行者武松,最终力竭身亡。花和尚鲁智深由于《荡寇志》中官军一方是个人就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鲁智深虽然没有在斗将中战败过,但胜仗也不算多,多数都是平手,这让读者觉得鲁智深被削弱了,实际上这样的战绩在梁山好汉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俞万春笔下的官军一方,哪怕前脚种大地,后脚上了战场也是万人敌。
在张叔夜对梁山发起总攻时,鲁智深不顾公孙胜劝阻,出关誓要决一死战。张叔夜派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两个儿子张伯奋和张仲熊双战鲁智深,三人从中午打到天黑不分胜负,但是此时的鲁智深体力损耗要远大于张伯奋和张仲熊,一来二子年轻,二来他们毕竟是二打一。
所以在第二次鲁智深再度大战二将时,在百合之后开始转为下风,腿部和肋部先后负伤,也因此发了狂,奋力将二将杀退。
让人没想到的是,鲁智深的癫狂不是暂时性的,回到梁山后,大闹忠义堂,嘴中胡言乱语,还将自家兄弟当作敌军追着乱打,桌椅板凳被砸坏了无数也就不提了,连卢俊义等人也被追打的无处躲藏,还不敢还手怕伤了鲁智深。
最终鲁智深被绊倒,众人将他制住,却也使得伤口崩裂而亡。其实在我看来,鲁智深之所以突然亡故,伤势复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负伤发狂之后精气神被抽离,油尽灯枯导致了突然亡故。
应该说这和《水浒传》中的坐化殊途同归,只是一种大彻大悟,一种则是将性情极致化。豹子头林冲对于《水浒》迷来说,俞万春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荡寇志》中给高俅、高衙内父子设定了凄惨结局。
高世德(《荡寇志》中高衙内的名字)在曹州做知府,结果正好是林冲攻打曹州,城破后将高世德生擒,然后将其满门杀光,之后效仿烹制猪羊之法,来了个“豹子头惨烹高衙内”。
当然了,高世德并没有被做成菜肴,捅了三刀,剜出一目,再吓唬吓唬就死掉了。
林冲之死起因是王进。王进代表官军与林冲斗将,二人本事差不多,所以打得不分胜负,于是王进开始人身攻击,处处骂到林冲的痛点,大致就是说他不忠,失身为贼,不想着戴罪立功却与朝廷为敌,以后必将遗臭万年。
林冲在阵前被王进骂得气冲斗牛,昏厥坠马,从此卧病在床。
正巧这时朱仝和雷横杀了高俅,带着人头回山,宋江和吴用就想着把人头给林冲去了他的心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没想到林冲看见高俅的人头,想到自己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全是因为高俅,将其首级摔得粉碎,大叫一声,气绝身亡。
林冲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在原著中就是如此,他从来不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是招安的反对派,反而非常支持招安,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洗刷自己曾失身为贼的耻辱,所以在《荡寇志》中,林冲在抱负与理想再无实现可能的情况下只能将一切埋藏在内心深处,不想却被王进戳穿。
所以他的死更多是因为心病。除此之外,张清被跨时代的产物火枪打死,呼延灼面对四将车轮战被杀,也算得上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