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安吉境内目前遗存的古道有41处(全长在1000米以上),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绝大部分为宋、明、清时期所建
古驿道位于递铺街道双溪口村关上自然村独松关至独松岭的山体上,现存长1100米,用卵石或块石铺筑。根据方志记载,该古道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建康(今南京)至临安(今杭州)的交通要道。
古道位于递铺街道赤渔村东南铜关至坑岭的强盗湾山体中,现存全长约840米。古道用卵石和块石间以铺就。据先有道后有关的推断,该古道修筑于宋代(不排除更早)。
为历史上安吉至莫干山的交通要道
古道位于递铺街道双溪口村关上自然村至芽山顶的山体上,长971米,块石铺筑。结合古道东面独松关和古驿道遗存推断,该古道修筑于宋代(不排除更早)
古道位于上墅乡东坞村大岭脚自然村至观音堂自然村的大岭山体中,现存长约1100米,皆用块石铺筑。根据古道砌筑方法,结合当地长者介绍,推断该古道砌筑年代为清代(不排除更早时期)
古道位于递铺街道高坞岭村北庄边自然村至田亩岭的山体中,现存完整段长1094米。古道块石铺筑,部分路段铺筑随意。
根据古道铺筑方式推断,古道构筑下限为清代,不排除更早
位于章村镇长潭村凉亭自然村土洞至双举塘水库的山体,全长1130米。古道用卵石铺筑。根据该古道的铺筑方法和当地长者介绍,该古道筑于清代,现仍为凉亭自然村至双举塘水库的交通要道。
狮岭古道位于孝丰镇溪南村冷水坊至上墅乡罗村村的山体和农田中,全长1200米。古道为卵石铺筑,根据古道的砌筑方法分析推断,应为明代,历史上为上市通往孝丰的交通要道
古道位于递铺街道石马村下村自然村至张家岭自然村大小岭的山体中。现存长1447米,由块石和卵石铺筑。根据先有道后有关的推断,古道筑于宋代(或更早),历史上为安吉至莫干山的主要通道
大小岭古道位于递铺街道石马村东南3公里大小岭山体中。现存长1153米,由块石铺筑。根据该古道的铺筑方法及方志记载和当地长者介绍,当修筑于宋代,为古时石马至石鹰的主要通道。
桃花岗古道位于灵峰街道碧门村东王家坞至桃花岗的山体上。现存长1057米,用不规则块石铺筑。根据该古道的铺筑方法及当地长者介绍,古道修筑于清代(不排除更早),原为安吉至余杭的陆路通道之一
古道位于递铺街道禹山坞村南的小岭山体上,现存长2200米。根据该古道的铺筑方法及当地长者介绍,分析推断该古道修筑于宋代,原为安吉通往德清的主要道路之一
古道位于章村镇高山村水家里自然村东北的山体上,全长约1500米。根据该古道的铺筑方法及当地长者介绍分析推断,该古道修筑于清代,原为高山村通往缫舍的必经之路。
古道位于梅溪镇张家山村张家山自然村至俞家舍自然村的直坞坑山体上,全长2500米,为块石铺筑。根据古道铺筑方式及当地老者介绍,该古道修筑于清代。
古道位于梅溪镇钱坑桥村庙思岭自然村西庙思岭的山体上,全长约1500米,由块石与卵石铺筑。根据古道的铺筑方法及当地长者介绍,古道修筑于清代,原为钱坑桥通往惠门寺的主要道路之一
位于梅溪镇梓枋村苍蒲上,全长1700米左右,路面宽为0.8~2.3米不等,由块石与卵石铺筑。根据该古道的铺筑方法及当地长者介绍,古道修筑于清代或更早,原为梓枋村通往德清县境及通往赤渔村的主要通道。
龙华寺古道位于梅溪镇路西村南楼坞自然村西南地堂山山体上。全长1200米左右,为块石铺筑。根据古道的构筑方法及当地老者的介绍等,分析推断该古道的铺筑年代为清代或更早。
欢喜岭古道位于上墅乡东坞村石塔底自然村欢喜岭脚至桃树岭的欢喜岭山体中。现存长1100米,块石铺筑。根据古道砌筑方法并结合当地村民介绍推断,该古道砌筑年代为清代(不排除更早时期)。
历史上为东坞经桃树坞至大溪的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