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疏:“以郊对五时之迎气”,时,即是上古时代季节的意思
《左传 昭公元年》:“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汉书》中也有记载:“备五时副车” “五时衣各一袭”
这其中所说的五时是否就是指五个季节呢?
让我们先来理一理季节的产生吧:
以古中国/河南一带为中心,一年分别受四方季风影响。一般来说,东风至为春季,西风至为秋季,南风至为夏季,北风至为冬季。
那么在中央风(无风季)是否对应着一个季节呢。
《管子 四时》中说
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
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
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
北方曰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
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
从这里可以看到,五方五时是同时出现的,到其他四方各有对应,而中央土德却不为“时”。
汉代《白虎通德论》中解释道“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
隋代《五行大义》中讲道“土为地道,万物贯穿而生,故曰稼穑。土居中,以主四季,成四时”
因为其他四行分别象征阴阳,春夏为阳和之气,秋冬为阴寒之气。而土则同时具备大地的属性,总揽五行,其位最尊,所以不在这个体系内,单独对应“天”,不以季节命名。
所以《白虎通》说,(土)王四季,居中央不名时。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季应该存在于一年的中央,象征阴阳轮转的平和之气。
龟经云,皆以季夏六月为土王之时
礼记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后。此则岁之半。处四时之中。
这个季节称做季夏,也称长夏,对应中央,五色用黄,五德为土,其神为后土,其帝为黄帝。
那么问题来了,一年365天,怎么对应五季呢?一季73天这个数字可不符合呀!
所以《管子 五行》中以冬至甲子至乙亥72日为木行,也就是说以冬至也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72天,每季分阴阳两部,即一部(月)36天,一年分十月共360日(闰月加在九月后)
这即是两汉前流行的五行十月历,这种历法相当古老,《管子》称: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如果采用的就是这种历法那甚至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