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能吃到大米吗?他们日常的饮食到底是什么?
2019-09-30

自古以来都是民以食为天,而我国的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北方跟南方有着各自的饮食习惯,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南方历代以来都是以大米为主食,而我国北方则不尽相同,特别是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可能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吃不上大米,然而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主粮食,那么这些游牧民族的日常饮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国传统美食文化发展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人们最初摆上饭桌的是一种称为“黍”的谷物,它属于一种禾本科植物,形似狗尾巴草,叶绿果实黄,磨开皮壳后得到黄色的米粒,用这种黄米煮成的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古人们的充饥主粮。

然而早期的黍属于野生植物,被人们发现之后才开始驯化成种植谷物,不过黍这种植物就算种在肥沃的土地上其产量也不高,并且获得的谷粒小而硬,磨壳麻烦,吃下去又不容易消化,于是古人们就从黍的基础上培育出了稷。

《诗经·王风·黍离》有记载:“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因此人们怀疑稷就是古代的高粱,比黍还要高产,大概公元前10000年,南方的原住民收集到黍稷的种子,并且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由于地理气候的优势,所以南方能够给这种稻谷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并且产值可观,逐衍变成南方人的主食,相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对种植黍稷就因气候地理问题缺乏优势,他们能种植所获取的谷物并不多,所以主要是以面粉食材为主,诸如采用蒸烤煎等烹饪方式,制作出馒头、面条、干饼等。

我国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大族群,其主要以放牧为生,所住的地方也不固定,会经常因水草环境的好坏而变迁,因此不存在耕田种地自然就缺乏谷粒食物,不过北方游牧民族们有着自己的习俗饮食文化,这源于他们的独特生产方式所致。

在大部分人形象中,草原民族整天放牛放样,想必餐餐都能吃牛肉喝羊奶,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以放牧为生,其养成的动物除了给自己吃之外还会当成商品,赶到贸易区交换各种物资,诸如用一头牛换取多少袋面粉,用几头羊换来餐具、衣

服、茶叶蔬菜等。

虽然他们整天养着一大群牛羊,但是普通的游牧家庭并非每餐都可以吃上肉,天天能吃上肉的却是富裕的家庭或者贵族阶层的人群。

所以北方古人的普遍食物为一天两餐,清晨熬上一锅小米粥或面饼,晚餐则配点肉干、熏肉跟米粥一起吃,每逢到了节庆日才杀羊宰牛大吃一顿。

有文献记载,意大利的传教徒加宾尼曾在他的《出使蒙古记》中描述道:“牧民们将小米放入水中沸煮,清晨喝上几杯粥汤,白日就不会再吃食物,到了夜晚则吃一点肉食,配以汤喝”。

由此可见北方牧民偶尔也吃点小米,不过他们也会经常吃牛肉跟羊肉,有时候遇到祭祀活动或招呼重要客人的时候才杀马,取马肉来吃,因为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工具,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宰杀,所以吃上一顿马肉,对他们来说算是十分奢侈的。

后来游牧民族向南发展,劫掠了不少汉族人们的粮食,甚至实力稍强的游牧部落还会跟边境南面的耕田部落征收谷物粮食以及一些他们不能生产的物资。

为了补充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北方牧民还会吃蔬菜水果、在湖里捕鱼,在草原中挖野菜,给自己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另外他们自己也研发出各种以马奶、牛奶、羊奶为主的乳制品。

如今随着北方牧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接近现代式生活,因此在饮食方面也从以前的一日两餐变为三餐,此时他们的食物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在古代时期,由于生产落后跟资源贫瘠的缘故,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还是比较单一,此单一并非指他们天天以肉食为主,而是说能选择的食物不多。

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牧民们在吃饭的时候不是吃手抓肉就是烤羊肉,其实蒙古的游牧民族很少宰羊来吃,除非有远方的贵客到来或者遇到了啥喜庆节日才会宰羊。

毕竟养一头羊的成本也挺大,据说要有近20亩地才能够养活一头羊,而普通的牧民家庭要养活三百头羊以上才能算是要个小康家庭,那么总需要的草地就达到每户6000亩以上。

在放牧牛羊的漫长岁月里,若是遇到天气不佳,在极热或严寒的气候影响之下有可能引发牲口病亡,特别突如其来的一场口蹄瘟疫,会彻底让一个放牧家庭在一夜之间沦为贫困户。

有时候好不容易熬过寒冬,牧民结果发现自己养的羊群有都给冻死一半了,这时别说是吃羊肉,恐怕连喝粥都困难。

那么到了非得宰羊的节日,牧民一般都不会杀母羊,只会选择一些不能抵抗严寒的弱小的羊羔或以公羊。所以说北方牧民并不把杀羊作成主要的食物来源,他们主要是靠乳制品以及一些杂粮为主要食物,蒙古大草原土地也算肥沃,虽然不像南方易于耕田,但有一些小地方是可以种一些蔬菜稻谷的,只是范围比较小而已。

另外人们更需要羊衍生出来的羊毛跟羊奶,既然羊为主要生产来源不能把家底吃光,唯有吃些次生品——乳制品,因此就衍生出许多羊奶茶、羊奶泡馍、奶饼等等,而羊毛则可以用来编制过冬的毛衣

、被子、毯子、缝补衣服跟营帐,以及拿去市集交换日常物资,古代的牧民们甚至还有用羊毛交税的。

而清朝赵翼的《檐曝杂记》中也有一段有关北方牧民饮食习惯的描述,称:“食酪,蒙古之俗,膻肉酪浆,然皆不能食肉也,食肉惟王公台吉能之也,吾等穷夷,逢节仅杀一羊足矣”。

说的就是普通的游牧家庭都是以吃奶酪食品为主,而那些羊肉大餐都是贵族们所能享受的权力,咱们这些贫苦穷人,只要每次过节杀一头羊来使用就满足了。

北方牧民们在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多规矩跟礼仪,比如牧民主人在用餐时会首先捧上一碗奶茶,依照年龄辈分,给宾客逐一品尝,其接受方式是宾客需要跪接奶茶,此跪非跪主人而是归此碗食物,象征感恩大地众神赐予我们食物的意思。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好茶喝,有好脸看”,蒙古牧民把茶看成是自己的面子,也是自己的主食之一,主要你来到旷阔的大草原,牧民不论是否陌生都会双手合十和蔼的给你敬茶跟食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你参加主人餐宴的时候,席间摆着奶制品跟香喷喷的手抓肉,此时你由于抵抗不了肉食的诱惑,选择先吃手抓肉而不是先尝点奶制品的话,那么主人就会拉下脸色来,毕竟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蒙古游牧人还研发出一种新的饮食,叫做“奶茶泡炒米”,此美食滋润爽口,浓稀混合,入口不腻,舒胃提神,有助消化,特别是搭配美味的手抓肉配合来吃,能够起到素荤的美妙搭配,可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参考文献:

《诗经·王风·黍离》

《出使蒙古记》

《檐曝杂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抄袭必究,欢迎大家关注、评论,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共同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