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期与长期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生产理论中。通过构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刻画更为全面和准确。
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现代生产这样一种“迂回生产”方式,采用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资本规模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中保持稳定。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面临的约束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深刻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分别构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显得非常重要。
而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理解短期和长期的区分,更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微观经济学通常会有的一个困惑就在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多的时候会觉得相关理论知识与生活中体验的现实好像并不一致。
例如,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理论或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每个企业长期均衡时的经济利润总是为零。
也就是说,长期均衡条件下,企业家能获得的利润恰好等于企业家本人去其他企业打工的工资收入,不会高于这一工资收入,当然也不低于。
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之所以经济利润等于零,是因为短期中厂商会因经济利润与亏损的驱动而进入与退出一个行业。
某一行业,短期中利润大于零时,会有新的企业进入行业,从而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经济利润减少趋向于零;短期利润小于零时,行业中会有企业退出,从而导致行业供给减少,行业经济利润增加趋向于零。
短期均衡时,企业经营的利润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而企业经济收益依赖的是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行为。正是追逐短期经济利润的勇气与实际能力,诱使了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
也由于短期均衡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或亏损使得企业出现优胜劣汰。
扩展资料
1、长期中影响产出的因素:
在长期中促进经济发展的三个要素:技术、资本和劳动。这里的资本表示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资产(In economics, capital consists of an asset that can enhance one's power to perform economically useful work)。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让经济在长期中实现增长,有且只有三个方向:提高技术、增加资本、增加劳动力,其他的办法都不管用。
因此在长期,增加或者减少货币的量,对于经济的实际增长没啥作用,只会整体提高或者降低所有商品的价格。
2、短期中影响产出的因素:
在短期里,价格不能灵活变动,宏观经济就会受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依旧拿真实的宏观经济来举例子,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影响,为了抵消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出台了一个称为“四万亿计划”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个计划的大意就是政府会购买四万亿的商品及劳务,来帮助中国经济应对金融危机。
这样无比宽松的财政政策确实在短期内提高了经济的产出,让中国的经济没有跟随全球经济一起进入衰退,但是从长期看,因为这样的财政政策并不影响技术、资本、劳动中的任何一个,所以在长期中,四万亿并不能让经济真正地变得更好,只是缓解了当时所面临的问题。
短期中,货币政策的效果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相似,可以平抑短期的经济波动,但是并不能促进经济在长期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