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 柳永。也是中国第一个致力填词的词人。关于此的缘由如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工部侍郎柳宜的小儿子.相传柳永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乳母略通诗词,是一个败落的官宦家的女儿.她很喜欢柳永,每天给他喂奶时,就用手指沾着乳汁在柳永的掌心写字.小柳永虽不能出声朗读,却在心里默认.这样到了7岁时,柳永就成了乡里的神童,才名传遍崇安城. 柳永年少多才,擅长写词曲,为人狂放不羁.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留恋于歌馆楼台,熟悉了很多歌妓,并且替她们作曲.在北宋初年,词刚刚兴起,词本来是一些教坊制作出来让歌女唱的小曲,大多低俗不堪.后来一些文人们也兴之所致,为歌女们填词,那也不过是在花前月下、酒席宴间,谈情说爱、饮酒助兴的一种消遣,也很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柳永整天在“秦楼楚馆”里“浅斟低唱”,为歌女们作词,便被看成是行为狂荡的浪子.他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参加科举考试应该轻而易举,没想到一发榜却名落孙山.这时他写了一首词《鹤冲天》,抒发自己落榜后的满腹牢骚.他认为自己是偶然失误,失去了高中状元的机会,也是主考官没有慧眼,把自己这样的才子给遗漏了.于是狂傲的柳永便产生了逆反心理,既然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倒不如索性继续过那种流连秦楼楚馆的狂荡生活.他在词中写道:“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的恃才负气,没想到这首词传播四方,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原来仁宗皇帝对柳永上次科举失意后写了《鹤冲天》来发牢骚,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一看柳永又来参加考试,便借柳永自己词中的句子来嘲讽他,意思是说,你既然把功名说成是“浮名”,要把“浮名”换成“浅斟低唱”,那你还要浮名干什么呢!以后你尽管去填词好了.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柳永就再也没办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在封建社会里,通过科举而走向仕途,是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主要途径.柳永因一首词得罪了皇帝而无法再参加科举考试,别无出路,就更加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流浪、放荡的生活.他戏谑地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这简直是在向皇帝示威,突出地表现出了他的狂傲的性格.于是他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