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啥意思?
2020-02-26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长终:至于永远。骤:数次。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这几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前赤壁赋》第三段,全段原文如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白话文释义: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

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这几句出自此赋的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

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

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

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

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