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祭火节的禁忌习俗?
2020-01-30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居住在弥勒县百里彝山环抱中的西一镇红万村的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祭火活动,其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堪称“东方狂欢节”。

  彝族阿细人崇尚火,从生下来在火塘边进行的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都与火结缘。他们认为,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因此把火尊为神。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

自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

节日当天,村中的青壮年男子和小男孩都要集中到事先选好的一个隐蔽处,用颜料在身上绘画各种动植物图案和五色连环等图案(颜料有红、白、黄、黑、褐无色),这些图案表明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

他们按照各种图案将颜料涂抹在全身上下后,又用棕叶和松果树叶编织成各种近似野兽形状戴在头上,有的头上还插着飞禽羽毛和兽皮等装饰品,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

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用各种千奇百怪的不同姿式和体态语言来表达祭火的含意。  祭火的人是村子里精选出来的,在老毕摩的率领下,先抬着供品祭器来到村头祭祀龙树。

“毕摩”带领几位长者在高大苍老的“神树”前,摆上拱桌,桌子上放两碗酒,倚着树干敬上4柱香,用一只大公鸡绕了几圈,口中念念有词,“毕摩”双手合拢夹住一根木棍慢慢在松木下转动,大约过了几分钟后,只见一股清烟从火神的手下升起,紧接着一团火慢慢地燃烧起来……  这时,人们欢呼着、跳着、叫着:“新火种诞生了!新火种诞生了……”一直站立于火神两旁的男子便也恭恭敬敬接过火神赐给的新火种放进盆里。

随着毕摩一声令下,前后两个年轻力壮的纹身男子将精心扎制的“火神”抬起,随着火种和“火神”被抬起,鞭炮声、锣鼓声、牛角号声轰然响起,人们欢呼着,喊叫着“木邓赛鲁(火神)木邓赛鲁来罗……”以捆绑着许多木刀的树枝为“火神”开道。

  “火神”威风凛凛、神灵活现地穿小巷、走大街周游全村,最后人们将“火种”送到村中最大的场院上,点燃篝火,纹身遮面的人摹仿各种动物的神态狂舞纵欢。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