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信号原理?
2021-10-23

Power Good信号简称P.G.或P.OK信号。该信号是直流输出电压检测信号和交流输入电压检测信号的逻辑,与TTL信号兼容。

当电源接通之后,如果交流输入电压在额定工作范围之内,且各路直流输出电压也已达到它们的最低检测电平(+5V输出为4.75V以上),那么经过100ms~500ms的延时,P.G.电路发出“电源正常”的信号(P.OK为高电平)。

当电源交流输入电压降至安全工作范围以下或+5V电压低于4.75V时,电源送出“电源故障”信号。Power Fail应在5V下降至4.75V之前至少1ms降为小于0.3V的低电平,且下降沿的波形应陡峭,无自激振荡现象发生。

  P.G.信号非常重要,即使电源的各路直流输出都正常,如果没有P.G.信号,主板还是没法工作。如果P.G.信号的时序不对,可能会造成开不了机。

  在ATX 2.2电源中,电源PCB板上会有一个IC控制电路,并将开关线连接到机箱的开关上,它能为主机提供开机自检启动信号。

即PG信号(在AT电源中称为P.G信号),待机时,PG电路向主机输出零电平的自检信号,主机停止工作处于待命状态。

受控启动后,PG电路在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后,再延迟几百毫秒由零电平起跳到+5V,向主机发出高电平的信号,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

此举可以防止电源输出电路时序不定时,主机内各部件未进入初始化状态造成工作错误及突然停电,比如硬盘磁头来不及移至着陆区而划伤硬盘。

  在ATX 2.3电源中,则取消了PG信号,因为电源在输出电压时存在一个时序,这涉及+5VSB、PW-OK信号及PS-ON信号之间是否匹配,如果它们之间无法匹配,就会出现无法开机、主板与电源不兼容等故障,这显然对主板工艺设计要求和制造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为何在AT电源时代,很少出现异常和不兼容问题,因为AT电源没有+5VSB和PS-ON信号,只有P.G信号与输出电压间的配合关系)

  而在ATX 2.3电源中去掉PG信号,同样简化了信号的匹配问题,这就降低了电源与主板的兼容故障几率,同时还简化了主板工艺需求,间接降低了主板的设计成本,不过却为电源效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主机启动时,由于没有了PG信号,电源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5V电压从零上升到+4.75V,CPU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等待。

根据Intel试验,电源PG信号丢失后,会造成输出直流电的时间延长(从100%到95%要用1ms时间),而增大电源输出功率的损耗,因而在ATX 2.31标准中再次加入PG信号,可以提升电源的效能。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