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真诚,做事有上进心,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处事自信、认真、有主见,不怕辛苦。憧憬做一个事业成功的人、能带快乐给身边人的人。
对技能的要求,是志愿服务走向有效发展之路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使受助对象得到最有力的帮助,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志愿者本人热情的浪费,避免“在其位不谋其事”状况的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何使这个特长在志愿服务中得到有效发挥,也是志愿服务作为人力资源再度分配的一个有益补充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能方面对志愿者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具体解答。
一、应具备多种服务技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志愿服务的形式、内容、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项针对志愿者的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志愿者认为“自身知识水平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欠缺”制约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已经开始注意从事志愿服务所需技能的问题。
深入农村的志愿者必须参加组织培训与学习,了解农村的有关法律、法规、习俗和农业知识;到边远地区支教的志愿者必须学习教学方法、沟通技巧,掌握除专业之外的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走入社区提供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不能将自己的服务定格在具体的形式和具体的内容上,必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务以满足社区不同人员的需求;
向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手的志愿者,必须了解并熟悉当地的孤儿院、敬老院的情况,到伤残人士、军烈属、生活有困难的人家中去,必须想其所想,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服务技能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可见,无论从事哪一种志愿服务,都必须掌握起码的专业技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志愿服务工作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二、在服务活动上要有形式创新
(一)活动管理的规范化
通过制定《志愿者服务章程》《志愿组织成员审批表》《志愿服务活动登记表》等章程和条例,有力推动志愿服务行动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最终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操作灵活、高效运作的体系,为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以活动为载体,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坚持机制与活动并重,拓展与深化并举的方针,倡导“帮助他人、完善自我、服务社会、弘扬新风”,广泛开展诸如周末服务、义务劳动、美化校园、社区援助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可以通过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制定志愿者服务暨实践基地活动日程安排表,按照一定程序和要求开展服务和实践活动,提倡全员参与,人人接受锻炼;
努力促使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从而给予志愿活动更多的创新空间,给予志愿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还可以把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到科技文化落后地区,开展支教扫盲、农村科技服务、卫生常识普及、用电线路维护、用电常识宣传等工作,扎扎实实为农民生产生活办实事。
(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学校对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如多媒体、网络技术,并结合某些志愿活动的特点做一些模拟实验,用活泼的形式使志愿者能够得到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认识;
学校应该编写系统而规范的教材,引导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学校也应该使培训工作制度化,配备专门的老师来讲解培训课程,针对不同的志愿工作内容提供灵活、机动的培训方法;
还应建立实践基地,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志愿者技能实践机制。通过学校的教育培训,增强志愿者对自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性格的认知,才可以在志愿服务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志愿者团队的服务开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选择那些重视志愿者培训工作的志愿组织
一个好的志愿组织,就意味着它有好的项目,好的项目管理;而合格的志愿人员,不但要有感人的志愿精神,还要有专业的技能。
志愿者培训可以让志愿者为服务工作做好准备,也可以培养贯穿这个工作的技能,可以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首先,需要对志愿者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包括参观介绍志愿者所从事的志愿服务工作,让志愿者参加相关的会议,志愿组织与志愿者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会谈,让新志愿者与老志愿者合作完成各种简短的工作,定期为志愿者提供培训。
其次,岗位培训是向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工作信息和材料的正式途径。通过岗位培训可以强化志愿者的技能,教给志愿者新的本领。
为了让志愿者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责任,需要对他们进行持续的培训。最后,技术支持和高级讲座是两个培训志愿者的好办法,可以让志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责,明确职位对自身的技能要求,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