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灯的雏形
我国最早的灯具始见于战国,谓之镫,是一种浅盘,内底平坦,有高柄的器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平坦的浅盘中间逐渐出现凸起的乳头状,质地上以青铜为主,玉质较少。
灯具的造型除了个别多枝灯外,还有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
秦汉———
精巧实用
秦朝的灯具出土实物不多,但是从文献记载看,非常华丽。
两汉时期灯的样式精巧而实用,从质地上,陶质灯成为主流,铁灯、石灯和动物形象灯也逐渐出现。功能上,除了原有的座灯外,还有行灯和吊灯。
吊灯整体造型新奇,重心平稳;行灯可用于行走照明。根据照明燃料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油灯和烛灯。这一阶段的灯形状优美,功能实用,设计合理,既保洁又美观。
两汉的陶灯多用于中下阶层为先人做的随葬冥器,以多枝灯和俑形灯为主,手工精良,造型华丽。铁质灯具不多,多为座灯,分开多枝,上有吉祥物。
魏晋宋元———
走向世俗
到了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灯烛除了是照明用具外,也逐渐成为了民间祭祀和喜庆等活动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一时期,青铜灯具走向没落,瓷灯成为灯具中的主体,汉代才出现的石灯开始流行。
由于材质的改变,这一时期灯具的形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盏座分离开来,盏中没有了烛扦,多枝灯已经难以看到。整体造型可分为几类,一是带承盘形座的,二是人物器座。
出现类似烛台的灯具。三是羊、狮类造型的烛台和蜷足宽沿瓷灯,四是用单体的碗、盘和钵用作灯盏和烛托现象增多,宋代更为普遍,多用于民间。
宋代还出现了省油灯,即夹瓷灯和清凉灯,形状较有特色,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于向夹层注水。
这一时期主要用植物油作为燃料。
明清———
宫灯彩灯兴起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在质地上,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灯,宫灯也开始兴起。宫灯指以细木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各种图案的彩绘灯,除了有圆形外,还有六角形,八角形。
宫灯种类繁多,花样不断翻新,其中,故宫灯基本上代表了明清两代灯具的最高水平。从质地上,宫灯主要是以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镶以玻璃或玻璃纱。
玻璃灯又称为料丝灯,最早出现在云南。总之,宫灯作为我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宫灯不仅和我国的建筑形式极为协调,更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明清时期,我国的元宵彩灯发展到高潮,不仅有传统的纸灯,还出现了水灯和冰灯,灯上有人物,禽虫,水怪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