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幽静的山林?
2021-09-09

以动写静,愈加其静。钱钟书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无声(静),它作为一种存在是无,无的对立物是有,因此,无声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就是有声,借声显静则静更静。

1、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人写山林,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笔下不是死寂、沉寂、寂静,而是处于清静的状态,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这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

2、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花落、月出、鸟鸣,诗人连续写了春夜山中这几种景物的动态和声响,我们反而被带进了一个极为清幽的境界。原因何在呢原来诗人非常懂得事物的“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

巧妙的运用了“以动显静”和“以声写静”的艺术手法。前三句,用花落,月出的动态,显出春出月夜之静,后一句,是用鸟啼之声来破静,又反衬出静。

寓动于静,寓声于静,愈见其静,这就更生动、深刻的创造出幽静境界。

3、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唐诗训解》:不见人,幽矣;闻人语,则非寂灭也。景照青苔,冷淡自在。摩诘出入渊明,独《辋川》诸作最近,探索其趣,不拟其词。

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喧中之幽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幽中之喧也。如此变化,方入三昧法门。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