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太有可能了,甚至可以肯定地说,有一些学校的A+评级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保不住A+评级。
第四轮学科评估首次采用了将前排名70%的学科分9档评级公布结果的方式。在此前的三轮学科评估中,全都是赋分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对学科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等。
实际上对于学科来讲,这些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教师队伍、科研成果什么的,并非完全固定的。有些相似学科,完全有可能集中优势资源,争取更高评级。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学科比较接近,在参与评估时,学校的优势资源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学科则作为弃子,可以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级更高。
有的学校其实在这次学科评估中,已经采取了这种形式的策略。比如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为A,但是学校的软件工程学科,根本没有进入前70%,他的软件工程就没有参评,还是弱到没有资格参评?
究竟如何,并没有具体的说法。还有就是,东南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收获了5个A+学科而名声大噪,但是东南大学有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上可以有应该有49个学科参评,可实际东南大学仅有28学科评级在C-以上,那是不是东南大学还有21个学科在C-以下?
再比如吉林大学,学校有6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上就有60个学科参评。结果是吉林大学有56个学科评级在C-以上,可是吉林大学没有A+学科,这成了某些人看不起吉林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此看来,浙江大学也是真有实力,共有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有59学科在C-以上,其中有还有39个A类学科。
假如某个学校,两个学校都重点参评,可能收获两个B+学科,如果集中优势资源,就可能收获1个A-甚至更高评级的学科。
但是结果大不相同,有的学校因为1个A类学科,成为有A院校;有学校因为无A类学科,或无A+学科,被人耻笑被人诟病。
如果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的规则不去更改,肯定会有大把学校采取这种策略,有的学校会为了搏取1个A类学科,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
第四轮学科评估之后,985大学没有A+学科成为笑柄,211大学没有A类学科成为笑柄,双非大学有A类学科就成为强校。
很多学校在这次评估之前,并没有预知到结果公布后对自己的影响是当前这个效果。下一轮学科评估中,985工程大学或双一流建设大学会为了A+学科竭尽全力,211工程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特别是没有A类学科的学校,也会为了面子全力以赴。
下一轮的竞争,肯定会更激烈。如果规则不改,部分A+学科的帽子会保不住,这个没啥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