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出现“兵变”,康熙皇帝得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有皇子全部召唤到自己身边,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要保护所有的皇子。
前往热河秋闱前,太子胤礽监管的刑部发生了“以钱买命”的荒唐案件,最终以八阿哥胤禩诱审肖国兴,张廷玉销毁证词而终结,但是康熙对于太子胤礽的不满已经摆到了台面上。
在热河秋闱期间,康熙先是由八阿哥胤禩代替胤礽去接待蒙古王公,随后又将蒙古王公敬献给太子胤礽的金如意当做礼物赏赐给了雍正的儿子弘历,可见,康熙是非常不给太子面子,并且是在人前对其进行了教育和羞辱。
然而这并不是康熙所最为气愤的,深夜之中的康熙竟然发现康熙与自己的妃子郑春华私通,顿时引得了康熙皇帝的震怒,太子胤礽也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在十三爷胤祥的陪伴下不知所踪。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时刻,竟然发生了太子党的成员凌普手持“太子手谕”包围行宫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最有名的便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先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胁迫自己的老爹禅让,进而坐上了皇位。
综合康熙之前对于太子的种种不满,再加上胤礽自己又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真的发动兵变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康熙将所有的皇子集中在了自己所在的戒得居,安排狼覃进驻护驾,同时停用太子印信,并且剥夺了太子的一切权力,这样做即使保护自己和所有皇子的安全,同时如果真的是太子胤礽有谋逆之心,也要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加以镇压,将损失和影响力降到最低。
然而,此时的康熙尽管做着最坏的打算,但是也对太子是否是真的“谋逆”,保佑极大的怀疑态度。凌普兵变的事情发生,康熙所询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太子胤礽是否在凌普军中,当他得知太子胤礽和十三爷胤祥下落不明的时候,马上呵斥着官员要他们去将其找回。
这就说明康熙非常希望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并不相信胤礽会真的如此。
而在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前,他除了以防万一的保证自己和所有皇子的安全外,那便是要保护胤礽,以防他为人所加害。
这一点,从康熙在戒得居所作出的安排就可以看得出来。
首先,康熙一口气连着封了四位亲王。
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八阿哥胤禩,这四人都属于各自“党派”的领袖,将这几人予以了册封,目的就是要稳住他们,同时也算是稳住了其所代表的集团组织。
其次,康熙将最有可能加害于太子胤礽的大阿哥胤褆死死的按在了戒得居。
康熙让三阿哥胤祉负责热河驻军的调度以及驻地军政事务,而让大阿哥胤褆专心于戒得居的防务,实际上就是将大阿哥按在了戒得居,避免他想要趁机加害于太子。
而让相对温和且与太子胤礽关系特殊的三阿哥负责驻地防务,也是因为这个时候康熙只能相信胤祉,也是只有他才能让康熙见到或者的太子胤礽。
再次,就是将所有的皇子困在戒得居,不得离开。
实际上这也是将所有的皇子软禁于此,断绝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一方面是防备他们其中有太子胤礽的内应,另一方面,担心有人继续与外部力量联合,构陷胤礽。
由此可见,此时的康熙处于深深的矛盾之中,他既不相信胤礽会真的行谋逆之事,但是又不得不加以防备,还要时刻警惕着其他皇子的过激行为,直到张廷玉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康熙。
尽管康熙知道胤礽并没有参与“谋逆”,但是仍将他的太子之位废黜,同时也没有对“假手谕”一事进行彻查。康熙发现了所谓的“太子手谕”确系伪造,但是此时的兵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铺开,在加上太子此前以及在热河秋闱期间的种种不道和斑斑劣迹,最终康熙皇帝还是决定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予以了废黜。
这对于康熙来说确实是一出“苦肉计”,一来,当时复杂的情况不得不让他如此行事,以此避免其他皇子再生事端,二来,也是为了打击、压制太子的党羽,使之不敢再行造次之事。
也是因为不想再节外生枝,特别是对于拿到“假手谕”就行“逼宫”之事的凌普等人,真的要彻查起来,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害怕受到责罚,而真的从“假兵变”变味了“真造反”,到时候康熙皇帝将更加的无法收拾。
但是又不能没有人来承担这一切的所产生的后果,而最终,大阿哥胤褆成为了“背锅侠”,他“魇镇”太子胤礽的行为被三阿哥胤祉所举报,不仅彻底无法再去染指皇位,还被削宗夺爵,圈禁终身,率先从“九子夺嫡”中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