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形食物文化?
2021-05-13

民以食为天,无论中外古今,吃饭对于人来说都是一等大事。中国古代关于"食"的文化多种多样。无论是食材还是烹饪方法,以及关于"食"的礼仪等,都反映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从古文字角度说“食”。

"食"的甲骨文

"食"的甲骨文形状整体像是一个烹饪的器皿,由亼和下面像有脚的容器组成。亼是一个三角形的造型,很像这个容器的盖子。

古代有一种盛黍稷的器皿叫做"簋","食"字的下半部分就是"簋"的初文。整体来看,食的甲骨文字形更像一个有盖的的簋的形象,则“食”作动词可以理解为"进食",作名词就可以理解为进食的食品。

而甲骨文“食”字旁边常出现的两点当然可理解只是装饰,但也可说明食物外溢的状态。不过对照甲骨文饮水的“饮”,亼也可表示朝下的"口",字形就像是低头吃东西的状态,那么旁边的两点大概是表示口水垂涎之状。

后来慢慢的演变中,"食"字的下半部分有了较大的变化,成为了"匕"。

甲骨文的“饮“

除了水果以外,大部分食物都需要烹饪。也就是说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过程才能让人来食用,也就是熟食。"饮食是人类自己创造又造就了人类的第一生活要义;

然而饮食进入文化的范畴,恐怕要从熟食开始。"《礼记·礼运》: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引其血,茹其毛。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蟠、以烹、以炙,以为醴酪。"反映了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这一历程。根据考古资料得知,在新时代早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陶制的烹饪器皿。

也就是说大约在公元前六千年前,我国的烹食文化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青铜器时代》中指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可知商周时蒸煮在所有烹饪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看表示食物制作方式的食部字,很多就与蒸煮有关,比如有饪、馏等。《说文》:"饪,大熟也。从食任声。肛,古文饪。

惩,亦古文饪。"《方言》(卷七):"饪,熟也。需、扬之间曰饪。"《原本玉篇》:"饪,《周易》:'鼎,象也,以木异火,烹饪也。

'",就是用火把食物煮熟。"馏,也属于蒸的一种。《说文·食部》:"馏,饭气蒸也,从食留声。"蒸与馏一样都是用蒸汽做熟食,这种方法可以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体现在种类繁多的制作方法上,还体现在饮食礼仪上。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的礼典完备,仪节详细,并且"礼仪"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是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就是其中之一。

《礼记·礼运篇》:"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就是说礼仪产生于饮食活动,饮食之礼是一切礼仪的基础。《周易·序卦传》中也提到"物畜然后有礼。

"可见,原始礼仪的出现是在食物丰富以后,才开始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礼仪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它可以反应出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礼记·玉藻》:"凡常远食,必须近食。"《礼记·内则》:"男女不同席,不共食。毋放饭,毋反鱼肉。然燕食如此,若礼食则不共器。

"《礼记·曲礼》记载:"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食至起,上客起。"等。都充分地反映了饮食与礼仪文化的关系。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