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北县西北隅的淡水镇,南隔淡水河与八里乡对峙,东以大屯山与台北市北投区相隔,北与三芝为邻,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福州市相望。
淡水市街沿河而建,很具水乡情调,有威尼斯水都的风韵。 淡水镇,因地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使淡水镇屡受异族统治的命运。
曾经是桅樯辐轃,名噪一时的热闹商埠,如今却落得夕照晚吟的下场,昔日的光彩荣耀,只有留在老一辈人的追忆中。 旅游资料有庙宇教会:龙山寺、和衷宫、天主堂、淡江教堂、行忠堂;
史迹文物:马阶墓园、八角塔、沪尾偕医馆、领事官邸;自然景观:淡水八景、红树林保护区、石沪角、中仑海堤;还有牛津学堂、淡江农场、邓丽君墓园、水管头等。
淡水镇位处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湾大门,公元1858年开港通商,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港口,亦是个充满历史的小镇,淡水镇旧名「沪尾」,而「淡水」则是一个总称,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带。
一般所说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带,含其周围邻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见一些局部保留旧建筑趣旳屋舍,加上古董艺品店林立,更显其古朴风味。
沿街可欣赏精雕细琢的石艺、木雕作品,以及各色装饰艺品。 小吃在淡水早已成为一项特色文化,海鲜方面以位在中正路的海风餐厅及榕园活鱼历史最久;
小吃方面则包罗万象,如渡船头的鱼丸汤、肉包店、铁蛋小店、炸虾卷等,令人垂涎三尺。此外,充满传统风味的弹珠汽水、鸡蛋冰、枝仔冰、酸梅汤等,都小镇飨宴游客的招牌美食。
渡船码头、中正路等处,都可以品尝这些美味小吃。 广东名镇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的名字来历有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淡水镇一带地下都是咸水。
有对夫妻在这里耕田,比较穷。老公在田里劳动,老婆在家煮好饭往田里送。路上碰见一个饥饿的老人,妇人很善良,就让了点饭给他吃。
没想到老人把所有的饭都吃了。妇人说,你把饭都吃了,我老公就没饭吃了。老人说,以后这里都是淡水,不怕没饭吃了。他用拐杖往地上一戳,就冒出淡水来…… 惠阳的淡水镇是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
相传在宋朝末年的时候,这里是个小墟场,名为“上墟”,后改名“锅笃镇”。明朝的时候,为了警卫海疆,设置淡水卫城,用于保护大亚湾沿海区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加上水运及陆路交通的便利,到了清朝乾隆初期,这里已经成为较大的集镇,改为淡水墟,并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
鸦片战争后,这里又成为惠阳和香港贸易进出口的地方,商业贸易发展较快,并形成了“大鱼街”、“猪行街”、“灯笼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专业街道。
淡水镇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客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明末清初的时候,受清兵南下的影响,居住于梅州一带的部分客家人向东、南、西迁移,有的客家人就到了惠阳这些地方,这时候迁移至惠阳、惠东一带定居的客家人世世代代一直讲梅县客家话。
数百年来,客家话凭着自己优势影响着邻近方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又受邻近方言,尤其是受粤语的影响,接受这些方言的某些因素,逐步形成与梅县话稍有差异的惠阳客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