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把孝道作为人的本能,子女善待父母是一种伦理道德行为。文中既有恪守孝道,善待父母的孝子们:匡超人侍父、武书养母、郭孝子寻父等等,可谓是真正的遵守孝道的行为。
但也有为功名富贵而背判孝道的不孝子孙。虽然《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科举制度的小说,从追求功名富贵方面,写孝道本能的丧失,更能突出主题。
但是,作者既然这样写,可见当时社会中存在孝道丧失的现象。整体而言,《儒林外史》还是推崇孝道的。作者理想的孝子王冕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孝敬父母,想父母之所想,给父母之所需,真正的恪守孝道行为。
一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抚养长大,故子女应该“事父母,能竭其力”。在物质上,能满足父母基本的生活条件,使父母不畏寒冻,不忧饥馑。
在精神上,尊敬关爱父母,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儒林外史》中孝子多数只能在衣
食等物质上照顾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匡超人未中八股功名之毒前,敦行孝道,“实是孝子”。每天杀猪卖肉磨豆子卖豆腐,用辛勤的汗水供养父母。时常在集上买个鸡鸭,或是鱼,来家与父亲吃。
瘫痪的父亲日子过得称心,每日每夜出恭一定是匡超人跪在跟前,把腿捧在肩头上,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自在出过恭。
照顾的细致入微,脏累不避。卧评曰:“读此而不泪下者,无人心者也。”“作者读者恐皆退避不遑。”此孝行堪舆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三年从不懈怠的汉文帝刘恒,扇枕温衾的后汉黄香,尝粪忧心的南齐庚黔娄等孝行相媲美。
真正的孝道必须是自始至终。子曰:“生事敬爱,死事哀戚。”匡太公瞑目而逝,匡超人呼天抢地。萧昊轩逝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郭孝子二十年历尽千辛万苦,备尝寒风朔雪之苦,猛虎怪兽之险找到父亲,父亲去世便把先君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
余特余持兄弟宁愿“穷死”,也坚持“将灵框清进中堂,候择了日子,出殡归葬,甚是尽礼。”孝子行为令人感动,真心的孝敬父母,使父母老有所终。
二 功名富贵是全书主脑,无数人为了追求功名年复一年的考试。他们只想到考中之后贯彻孝道,却忘记父母已经年老。有些人虽然最后考中,但也无机会侍奉父母,或无暇照顾父母,或只为显赫自己,都已背弃孝道。
虽然物质奉养是孝的基本,但是对于五十四岁还苦苦追求功名的童生范进来说,却是最艰难的要求。自己在十二月上旬,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何以顾给母亲与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