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
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二、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
这一阶段全国总人口由6.72亿下降到6.59亿。
三、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
这一时期,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9年净增人口1。
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四、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认识到人口控制已迫在眉睫。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并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制。
人口由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进入了有计划可控制的增长时期。
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分别由1971年的30.7‰和23.3‰下降到1980年的18.2‰和11.9‰。
然而,由于总人口基数庞大,这一阶段中国人口净增的绝对数仍相当可观。1971—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9.87亿,净增1.35亿,超过了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的净增人口。
五、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虽然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
但是,由于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人口出生率在1987年达到23.3‰的峰值。
9年净增1.43亿,增长量高于前两次生育高峰的增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六、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
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4年降至12.3‰,13年下降了7.4个千分点,并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
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