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描写花开得茂盛,可不像今天的人们用诸如“好美呀”、“太好看啦”这样的白开水话,古诗词里的鲜花盛开,首首充满诗情画意、句句彰显文化内涵。
在此,我为君代表性地采撷几首,供君雅赏。
古诗词中描写花开茂盛,我最喜欢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国风·周南·桃夭》这首诗是第一首描写桃花盛开的古诗也不为过。经考,多数现代诗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首在婚礼上演唱的祝贺女子出嫁、新婚幸福美满的喜歌。
全诗三章,皆以“桃之夭夭”起兴,用矫健多姿的桃树,比喻新嫁娘的青春年少、体态健美。而首章首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精华名句。
夭夭是形容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是形容花朵色彩艳丽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句中华字同“花”)。我们吟咏此诗时不妨闭上眼睛遐想一下:面对一片桃林桃花盛开,热烈如火、灿若云霞,你该会如何描写?
而古人仅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八个字就完全展现了这一盛况美景,其文采该是何等的精到美妙!而此诗却又具有启人联想的象征性,它以满树桃花照眼明的奇丽景色,成功地渲染了喜庆的热闹场面,烘托出婚礼上人人喜笑颜开的欢乐气氛,继而歌唱出美好的祝愿,希望女子出嫁后,美满幸福。
采撷的第二首描写花开得很茂盛的古诗,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著名诗人,素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是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之一,他的诗诗风刚健、有豪猛之气,即便是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岁月里,也始终不曾绝望,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我最喜欢他的作品除了这首《赏牡丹》,还有《秋词》二首之一、《西塞山怀古》、《陋室铭》等。
《赏牡丹》这首诗是描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牡丹是中国名花,富贵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
因此,每当牡丹花开时节,赏牡丹成为当时京城里的一大盛事。该诗并没有着意描写具体一朵牡丹花盛开时的娇艳状貌和华贵形态,而是用“花开动京城”几个字生动描绘出满京城大街小巷朵朵牡丹簇拥盛开、其势如火的壮美盛况,想一想就令人陶醉、美艳惊心!
采撷的第三首描写花开得很茂盛的古诗,我想换一个节奏,推选著名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其人,基本上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关于他本人我就不多赘述了。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高考没考上会怎么办?多数人会说那还用问,继续复读明年再考,或者喝顿大酒然后背起行囊外出打工。
黄巢可不这样,要不他也成为不了黄巢。他出身盐商家庭,少有诗才,相传五岁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终于有一回落榜后哥无法淡定了,挥毫刷刷刷一挥而就此诗,这首《不第后赋菊》便是黄巢借助咏菊以托物言志之作,民间将其归入“反诗”之列。
我们看,黄巢诗句里的菊花,你同样没有看见菊花盛开时阿娜多姿的舒展、风姿绰约的仪态,可是,读此诗你分明眼前都在繁花晃动:满眼尽是繁花似锦的菊花,一城金黄,争奇斗艳,香透长天!
描写花开得茂盛的古诗词如百花园中的花,万紫千红,数不胜数。此答只摘取其中有特点的几朵,供您赏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