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东北口音的来源,现在网络上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来源于山东半岛,因为当年在建国之前曾发生过闯关东,等到建国之后为了开发东北,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大量移民到东北。
由于战争时期东北人数损失较重,后来又从山东以大量移民到东北,所以东北很多口音正是受到了山东人的影响。
虽然现在的东北话和山东有一定的关系,不过现东北话和山东话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那么东北话又是受到了山东哪一块的影响呢?
当年清朝统治时期,东北的汉人被屠杀或者驱逐,所以在东北地区讲的满族语言。因为当地的汉人很多都遭到了驱逐和屠杀,即便留下来的部分汉人也是作为满族人家奴的形式存在,必须学习当地的满语。
虽然后来清朝也提倡学习汉语,也只是管理阶层或知识分子掌握汉语,普通的百姓仍然是讲满语。
等到闯关东时期,由于大量的中原以及山东汉民的到来,在此地也就交杂形成了一个最新的语言“东北汉语”,也是现在东北话的前身。
东北汉语是融合了多地闯关中人员的说话习惯以及词汇发音,加上当地满族语言词汇和发音所形成的一种汉语语种。
比如现在的东北话中有很多满族词汇都是融入到了汉语体系之中。有一部分是在清朝推广汉语时期融入的,有部分是等到后来闯关东时期融入的,比如埋汰,咋呼,虎(说一个人太傻)这些都是来自于满族词汇的发音。
现在的东北话和建国之后的东北大移民关系并不是很大,最早还是由于闯关东那一批人所带过去的语言混杂而成。
当时山东以及河南等地闯关东的人一共分为两种,绝对的穷人和稍微有点钱的人。
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在没有现代交通的情况下,从河南和山东去东北最好的一条路是走水路直接到现在的辽东半岛地区。
但是当时能够付得起船费坐得起船的人太少了,所以很多人选择走陆地上的路,从河北绕过山海关,最后再到达东北地区。
走水路的这一部分人还好说,因为一路之上没有太大的波澜,到达时间也比较快,所以在他们来到东北之后也就保留着自己的原本说话和发音。
而走旱路的这一路由于经过了河南河北等地,所以很容易受到沿途一些语言文化的影响。
加上沿途之上有一些来自于河南陕西等地的同路人彼此相互交流,所以他们的说话方式在到达东北之后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
受到贫富差异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在辽东半岛的南端的口音和胶东半岛还是非常相似的,在这些原因相互影响之下就形成了现在的东北话。
综合的来说,东北话确实是受到了山东的影响,但并不是源自于山东。是从影响力上来说,胶东半岛语言对于东北汉语影响力更为深刻一点。